深秋的一天,古德里奇航空結構服務(中國)有限公司第480個航空維修主體緩緩運出天津濱海新區綜合保稅區海關監管卡口。“航空維修業務量大幅增長必須有便捷的通關環境作保障,預計我們企業今年航空維修的收入和利潤都會實現兩位數的增長,是海關監管制度的創新使我們享受到了改革的紅利。”企業業務主管涂向崢說。
深秋的一天,古德里奇航空結構服務(中國)有限公司第480個航空維修主體緩緩運出天津濱海新區綜合保稅區海關監管卡口。“航空維修業務量大幅增長必須有便捷的通關環境作保障,預計我們企業今年航空維修的收入和利潤都會實現兩位數的增長,是海關監管制度的創新使我們享受到了改革的紅利。”企業業務主管涂向崢說。
航空產業是天津濱海新區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而航空維修是航空產業鏈上不可缺少的一環,也是國家鼓勵和支持發展的重要產業,具有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投資大等優勢。天津海關致力于推動優勢政策,完善海關監管體系,助力完善區域航空產業布局,使天津濱海新區航空產業成為全國航空產業發展的排頭兵。
航空維修所需的航材數量多、種類雜,業務開展具有材料繁雜、不確定性強、通關時限要求高等特點,出入海關特殊監管區的航材如果按照傳統模式“一票一報”,難以適應業務快速發展的需求。
“批次進出、集中申報”作為天津海關支持天津自貿試驗區建設創新制度措施之一,是對進出自貿試驗區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貨物,由過去的“一票一報”改為“多票一報”。天津海關創新的將這一措施運用于航空維修材料監管,海關憑企業維修工單實現嚴密監管,既大幅減少企業申報次數,加快企業物流速度,又有效降低企業通關成本。涂向崢說,“面對航空維修日益增長的業務量,這種通關模式真正做到了與時俱進。”
天津綜合保稅區有聯絡道和天津機場直接相連,且空客天津總裝線項目的成功使天津在國際航空業界確立了較高的知名度,濱海新區具備快速形成航空維修產業鏈的獨特優勢。
長期以來,天津海關采取多項措施穩步推進航空維修產業發展。一是完善監管模式,對維修主體、配件、更換廢件、周轉航材等監管要素的屬性、流向、貿易方式進行梳理;二是引導企業擴大維修業務范圍,積極開展小時包修、標準件交換等新型維修業務,提升維修產業基地功能;三是發揮特殊區域政策領航優勢,吸引大型維修企業落戶區內,實現由單一的檢測、維修向飛機改裝、制造等高附加值方向轉型。今年1月至10月,該關共計監管航空維修主體出區117個,總貨值人民幣3578.41萬元。
特別是自海關總署批準天津綜合保稅區企業開展飛機發動機短艙維修業務試點工作以來,“總賬分卡,工單核銷”的航空維修監管模式,極大促進了飛機發動機短艙維修業務在天津的順利展開,海關積累了大量航空維修方面的監管經驗。為支持推動天津濱海新區綜合保稅區航空維修服務中心建設,鼓勵航空維修向多元化發展,天津海關對整體監管模式進行了多方面探索,出臺措施支持在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形成一個具有多家航空維修公司參與的維修產業鏈,力促建成特色鮮明、綜合功能完善、產業鏈齊全的國際航空維修服務樞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