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從此前維穩政策頻頻推出到現在的陸續退出更多體現了政府態度的轉變,換句話說,之前政府擔心市場跌,但現在市場有所企穩使得政府的信心也有所恢復。
9月以來,市場體現出對系統性風險擔憂的下降
自8月23日的報告《資本過剩的年代:認識本輪周期的三個問題》開始指出,在本輪周期中,弱經濟基本面+過剩資本意味著金融市場會在“追逐資產”以及“追逐流動性”之間切換。今年8月至9月初則在此基礎上疊加了匯率市場的動蕩,因而由“追逐流動性”進一步演變成對系統性風險的擔憂。但自9月22日國家領導人在接受采訪時明確中國不具備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基礎之后,金融市場整體反映出對系統性風險擔憂的下降,股市、債市出現企穩。同時,匯率市場方面,盡管聯儲12月加息預期于近期上升,但數據指向對于人民幣貶值預期在10月以后持續回落,意味著市場對于人民幣的擔憂也在下降。
實際上,政府擔憂也在下降,從而減少干預
與基本面有所回暖相對應的是近期政府態度也有所改變,表現為:1)據媒體報道,中國證監會下發通知,決定取消此前于7月9日下發的維穩通知中關于“保持股票每天自營凈買入”的要求,換句話說,開始恢復允許持有凈空頭頭寸。2)從匯率市場角度來看,811大幅貶值后為引導預期回升,貨幣當局曾干預在岸和離岸人民幣市場,而目前,IMF關于人民幣是否納入SDR的決議召開在即,央行也多日下調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減少對于市場的擾動。整體來看,“救市”政策的部分退出以及對于匯市的干預有所弱化,均指向政府對于金融市場的擔憂在下降。
短期或有“救市”繼續退出風險
政策旨在“維穩但不過熱”,短期或有“救市”繼續退出風險。
實際上,從此前維穩政策頻頻推出到現在的陸續退出更多體現了政府態度的轉變,換句話說,之前政府擔心市場跌,但現在市場有所企穩使得政府的信心也有所恢復。轉型需要股市,因此資本市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6月以來的股市調整或使得政府更愿意看到健康發展而不是過熱的股市,因此短期來看,在市場有所企穩后,或有“救市”政策繼續退出的風險。另外,對于風險控制的要求以及監管也可能進一步提高,比如融資保證金最低比例由50%提升至100%的政策就已于11月23日開始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