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慮到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的勢頭,現在很難說就已經見底了。
對于商品而言,似乎二十一世紀從來就不曾到來過。
上一次彭博商品指數回報如此之低的時候,蘋果最好賣的產品還是臺式機,不少消費者還是拿著法郎或者馬克來購買的。
這一指標追蹤22種自然資源的表現,目前較之峰值重跌了三分之二,達到了199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在2011年前的大約十年時間當中,中國制造商對煤、石油和金屬的極度饑渴造成了所謂商品超級周期,而眼下,這超級周期似乎已經煙消云散,一切重歸起點。
開普敦資產管理公司Allan Gray Ltd旗下資產330億美元,公司副首席投資官萊平(Andrew Lapping)表示:“在中國,有13億人一起走向工業化,這樣的規模堪稱是史無前例。可是,他們顯然不可能一直這么走下去。他們只能消費這么多了。”
黃粱一夢,轉眼回到世紀初
中國經濟速度逐漸減緩,正在向著近二十五年最疲軟的地步走去,如果說這是給超級周期的棺材釘上了第一根釘子的話,那么聯儲現在就要釘上最后一根了。
目前,大多數投資者都相信,聯儲將在下個月啟動2006年以來的首次加息,而這樣的預期之下,美元相對于10種主要貨幣的籃子今年已經升值了大約9%。這只能讓絕大多數都以美元定價的商品處境雪上加霜,削弱全球原材料購買者的財力,使股票和債券等其他資產產生更高收益率,增加吸引力。
美元向左商品向右
在2000年代,商品需求創紀錄的情況下,生產商如道達爾、力拓和英美資源等等都對長期資本項目投入了海量資金,產能擴張讓這個世界充滿了石油、天然氣、鐵礦石和銅……然后,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減緩了。
萊平總結道:“無一例外,每一家商品企業在過去十年當中都投入了數量驚人的資本。”
在供應過剩方面,石油是最為嚴重的。國際能源署的數據顯示,哪怕眼下的油價較之2014年6月已經下滑了60%,全球庫存依然接近30億桶,為史上最高。這一方面應該歸因于美國創紀錄的產出,一方面也是因為石油輸出國家組織堅持其3000萬桶日產量目標,以維持市場份額,擠壓高成本的對手。
聯儲加息和美元升值將使得原材料的過剩供應變得更加難以善后。礦業和石油公司在全球市場銷售產品,得到的是美元,而他們的開采成本則往往是以其他貨幣支付——這些貨幣相對于美元呈現貶值勢頭,幫助他們減輕了一定的負擔。俄羅斯的盧布過去一年間對美元貶值了30%以上,這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了該國的鋼和鎳的生產商,讓他們得以繼續維持當前的產出水平和利潤。
紐約Van Eck Global的馬倫(Charl Malan)解釋道:“貨幣匯率走低帶來的結果就是,那些原本一年前就該關張的生產,現在突然在現金層面變得有利潤了,為什么要停止呢?”
盡管一些世界級的大公司如嘉能可等已經計劃削減銅和鋅的產量,但是其他公司如必和必拓、淡水河谷和力拓則打的是不一樣的算盤,花旗的金屬研究主管威爾森(David Wilson)指出,這些公司是打算在價格暴跌的情況下繼續維持產出,將競爭對手擠壓出局。
“考慮到價格下跌的勢頭,現在很難說就已經見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