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證券鬧互換業務烏龍 金融圈反腐成驚弓之鳥】盡管是一場烏龍,但當下中信證券已經“傷不起”,上月底深交所的一則公告:中信證券浙江子公司被撤牌照,也引發過度反應。
中國證券業協會24日公布的場外證券業務開展情況報告顯示,2015年4月至9月,中信證券報送的場外衍生品月報數據出現重大誤差,造成其間該司各月互換業務新增規模及終止規模同時虛增(累計虛增額達10633.63億元),但未對每月存量規模造成影響。
半年虛增1.06萬億?這讓不少業內人士吃驚,并認為,虛增業務規模可能是為了掩蓋資金的真實去處。對此,中信證券相關負責人昨天午間回應稱,這是因為公司系統升級造成對外報送個別信息錯誤,主要涉及互換業務2015年4月-9月新增規模和終止規模的數據錯誤,但存量規模數據是正確的。公司在發現相關問題后,11月初進行了數據更正。當前公司互換業務的規模不超過人民幣400億元。
盡管是一場烏龍,但當下中信證券已經“傷不起”,上月底深交所的一則公告:中信證券浙江子公司被撤牌照,也引發過度反應。昨天其股價逆勢下跌0.99%。畢竟今年的金融反腐中,該公司是“重災區”。
互換業務杠桿高、彈性大
所謂互換業務,是指證券公司與投資者根據協議約定,在未來某一期限內針對特定股票的收益變現與固定利率進行現金交換,包括固定利率和股票收益互換、股票收益和固定利率互換、股票收益和股票收益互換三種類型。這是一種衍生品,該業務在2012年啟動試點,中信是首家可以通過簽署收益互換協議與客戶進行場外衍生工具交易的證券機構,也是國內市場最大的場外權益衍生工具發行商。目前有20多家券商獲此牌照資質。
收益互換是場外非標準化的產品,由投資者與券商之間“一對一”商定,互換方向和掛鉤標的均沒有嚴格規定,按照客戶需求設計。客戶門檻一般要求凈資產規模不低于2000萬元,金融類資產不低于1000萬元,證券投資經驗不少于兩年。因需投資者提供自身信用或其他權益類品種作為擔保品,該業務杠桿比例可達3倍-5倍。“收益互換能獲取比融資融券更高的交易杠桿,且合約期限、收益結構設計彈性大,并可以掛鉤兩融標的之外的標的。實際運用中與大宗交易的結合還可增厚相關收益,甚至可通過互換協議實現變相‘融券’交易。”分析人士表示,因為融資融券額度有上限,券商手里即使有錢也會碰到天花板而借不出去,于是資金可以走收益互換,而且很隱蔽。若虛增的錢被做了其他用途,可能被處罰。
證券業協會指出,中信證券誤差影響范圍包括2015年4月至9月各期《證券公司場外業務數據統計報表》中互換業務月度新增、終止及年度累計規模,相關數據已在本期報告中修正。正在進一步調查核實,發現違規情況將視情節相應采取自律管理措施。由于4-9月涵蓋今年股市大調整時期,而中信證券8名委員中一半被依法調查,從總經理、核心高管到業務骨干,不到一個月時間多人被帶走,“元氣大傷”。因此目前一旦出現該公司不利消息,投資者有點風聲鶴唳。
金融反腐中信成重災區
由于與證監會多名落馬官員聯系密切,曾是“救市主力”的中信證券目前處境尷尬,成為各方追查焦點。
今年8月,證監會發行處處長劉書帆因涉嫌內幕交易、偽造公文印章、受賄等問題,被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令人產生聯想的是,監管層當時在同一時間公布了劉書帆案及徐剛等人被查的消息。新華社8月25日發布消息,中信證券徐某等8人涉嫌違法從事證券交易活動被調查。隨后有媒體報道,上述8人分別是中信證券董事總經理徐剛、財務負責人葛小波、董事總經理兼金融市場管理委員會主任劉威、權益投資部行政負責人許駿、證券金融業務線行政負責人房慶利、董事會辦公室副主任梁鈞、證券金融業務線的姚杰和另類投資部的汪定國。
9月15日晚,中信證券再次公告確認3人因涉嫌內幕交易、泄露內幕信息被調查,分別是總經理程博明、經紀業務發展與管理委員會運營管理部負責人于新利、信息技術中心汪錦嶺。截至目前,這場中信證券的涉嫌內幕交易風波已有11人被公安機關帶走調查。更惹人注意的是,中信證券的執行委員會中有4名高管被卷入。其組織架構中,執行委員會是中信證券為貫徹、落實董事會確定的路線和方針而設立的最高經營管理機構。
就在中信證券公告確認程博明等被調查的次日,中紀委即宣布證監會主席助理張育軍涉嫌嚴重違紀,接受組織調查。
隨著案件調查的深入,線索越來越多,被查處的人員級別也越來越高,直到證監會副主席姚剛涉嫌嚴重違紀,接受組織調查。在姚剛之前,其老部下李量也因IPO尋租而落馬。就任投資者保護局局長之前,李量是姚剛的得力干將,在主管主板和中小板的發行監管部任多年處長。
11月18日,姚剛原下屬、證監會稽查總隊副總隊長習龍生也被帶走。早年間,習龍生曾任證監會發行部發審處處長,負責發審委員的排期。至此,6月以來,證監會系統已有5人被查。
多位業內大佬落馬
除證監會及中信集團外,2015年中央第三輪巡視還將對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保監會、外管局、國開行、中投公司、滬深交易所等主要金融機構及其他單位展開專項巡視,總計巡視單位達31家,金融系統反腐大網已全面鋪開。
而在此之前,本輪救市風暴之下,從監管層到券商到私募,已有多位業內大佬落馬,10月23日被曝自殺的國信證券總裁陳鴻橋,也被認為與股市大跌有牽連。
11月1日周日晚間,私募大佬徐翔被帶走調查。據新華社當晚報道,澤熙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總經理徐翔等人通過非法手段獲取股市內幕信息,從事內幕交易、操縱股票交易價格,其行為涉嫌違法犯罪,近日被公安機關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目前,相關案偵工作正在嚴格依法進行中。
本月初,農業銀行副董事長、行長張云被組織處理,降為正處級干部。今年早些時間,民生銀行原行長毛曉峰被帶走調查,華夏銀行副行長王耀庭也因違紀被中共北京市紀委立案。最新的是國泰君安國際的董事會主席、執行董事及行政總裁閻峰自11月18日起失聯。
經過這場風暴,作為中國最大券商的中信證券,以及A股市場的各方,在大規模洗牌后能否真正成熟起來,重新得到投資者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