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報前瞻:經濟下行周期下的強勢逆襲公司】作為年度最重要的投資大餐,投資者不能盲目迷信表面的數據,不能單單以利潤增幅衡量公司是否有投資價值。
點擊查看>>>年報預告
距離2015年結束還有1個多月時間,數據顯示,截至11月23日,有1055家公司進行了業績預告,其中158家公司預計年度凈利潤同比增長超過100%。冠福股份、巨龍管業、海王生物、奧特佳、江粉磁材、順榮三七、中關村、凱撒股份、明家科技、山東如意預計最大增幅超過10倍。
作為年度最重要的投資大餐,投資者不能盲目迷信表面的數據,不能單單以利潤增幅衡量公司是否有投資價值。
22家公司仍屬于微利型
小編首先剔除去年同期基數較低,虧損或微盈的公司,數據顯示158家公司中,48家為扭虧公司,其中精藝股份、*ST華賽、宏磊股份、泰亞股份、齊星鐵塔、金利科技扭虧后的預計凈利潤上限仍在1000萬以下。另外山東礦機、方圓支承去年同期基數較低,今年大幅增長后預計最大凈利潤仍在1000萬以下。
另外,華英農業、同洲電子、世榮兆業、*ST元達、拓日新能、華昌化工、江粉磁材、希努爾、安妮股份、通達動力、*ST融捷、云投生態、*ST皇臺、獐子島、亞夏汽車、雪人股份、通產麗星、超華科技、光正集團、魯豐環保、國發股份、滬電股份等22股預計年度最大每股收益仍在1毛錢以下,雖然業績預告大幅增長,仍屬于微利型公司。
上述微利型公司多數受益于主業增長、收購項目并表,只有部分公司受益于一次性收益和資產出售,比如,世榮兆業增長原因為2015年度可結轉的商品房銷售收入較上年度增加,魯豐環保增長原因為完成重大資產出售,*ST元達增長原因為出售子公司股權產生投資收益以及減少管理費用和銷售費用的支出。
60家公司業績改善明顯
在其它的120余家非微利型公司中,增幅靠前的前20家公司有11家靠重組和收購實現大幅預增,分別為冠福股份、巨龍管業、奧特佳、順榮三七、凱撒股份、明家科技、海翔藥業、廣博股份、臺海核電、天橋起重、康盛股份。在全部的150多家公司中,依靠重組和收購實現高增長占比在40-50%之間。
不過,最值得投資者關注的是依靠主營實現大幅增長的非微利型公司,經過梳理發現,這類公司約為60余家,占比約40%。
從行業來看,新能源板塊的風電、鋰電池、生豬、智能電網、石化、紡織等業績改善最明顯,這在經濟下行背景下難能可貴。
比如鋰電池和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多氟多、比亞迪、猛獅科技、*ST融捷、成飛集成、國軒高科、圣陽股份在解釋業績大增時均提到了行業的景氣。生豬行業同樣如此,可以從牧原股份、新五豐、正邦科技、天邦股份、雛鷹農牧等多家公司得到驗證。
智能電網行業快速發展,比如雅百特、科陸電子、榮信股份,科陸電子2015年度公司智能電網業務保持穩定增長,新能源業務及EPC電力工程的開拓取得實質性進展,光伏電站項目為公司貢獻了較為穩定的收入和利潤。
化工和紡織行業,榮盛石化、恒逸石化、中海發展在油價大跌之后,產業鏈的中游和下游業績提前觸底,中游的公司相對更為受益。
風電行業的高增長以金風科技、中材科技、大金重工等為代表,如金風科技表示,2015年市場需求旺盛,風機銷售容量同比增長,同時公司裝機容量較去年同期增加,發電量同比增加。
當然,并非所有的高增長公司都值得關注,對于主營業務不突出,依賴一次性收益、投資收益、補貼收入實現增長的公司投資者應該區別對待。比如靠征地拆遷補償的漢麻產業、羅普斯金,房地產項目結算收入的南山控股、榮豐控股;出售子公司股權或證券投資理財產生投資收益的中關村、中路股份、美欣達、德美化工、*ST申科、深圳惠程、渝三峽A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