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所拜訪準戰略新興板公司 首批掛牌企業可能50家】上交所近期密集拜訪約50家擬掛牌戰略新興板的公司。據了解,目前約有200多家企業在排隊等待審核,其中100多家符合掛牌標準。按照上交所目前拜訪的情況,首批掛牌企業可能不會多于50家。
《金證券》記者獨家獲悉,上交所近期密集拜訪約50家擬掛牌戰略新興板的公司。
據了解,目前約有200多家企業在排隊等待審核,其中100多家符合掛牌標準。按照上交所目前拜訪的情況,首批掛牌企業可能不會多于50家。
密集拜訪
國內一家擬掛牌上交所戰略新興板的“互聯網 +”企業創始人,本周四告訴《金證券》記者,最近一段時間上交所密集拜訪了約50家擬掛牌戰略新興板的企業。“都是國內有些名氣的互聯網、科技類企業,主要是問問我們注冊情況、股權結構、經營業績等,摸摸我們對資本市場的態度和意見。”
記者從滬上一家大型券商投行部人士處也得到了類似的說法,但是該人士指出,“有去走訪,但不清楚具體去了多少家”。
該投行人士補充說,從投行方面了解的情況看,目前國內想要掛牌戰略新興板的企業大概在200多家,符合標準的在100多家。首批掛牌企業很可能是從這次被拜訪的企業中產生,或者說不超過拜訪的這個數。
“這些想掛牌戰略新興板的企業中有一部分很特殊,是已經掛牌新三板的企業。我們和他們也聊過,他們屬于在掛牌戰略新興板和進入新三板創新層兩個選擇之間搖擺的,現在就看哪個板的政策和空間更符合他們的預期和需求?!蓖缎腥耸繉Α督鹱C券》記者說,“我想這也是上交所拜訪這些公司、摸底企業真實情況的原因所在,制定和其他板塊有差別的,符合企業實際狀況的戰略新興板細則?!?/p>
企業糾結
按照此前上交所副總經理劉世安公開談話中的解釋,所謂的戰略新興板,是不同于主板和創業板 、主要聚焦于新興產業企業和創新型企業的一個資本板塊。重點服務于已跨越了創業階段、具有一定規模的新興產業企業和創新型企業,尤其是這兩類企業中戰略意義明顯的企業。
公開報道顯示,戰略新興板將和注冊制同步推出,時間點大概在明年上半年。
按照設想,注冊制出臺后,審核權將下放到交易所,對于戰略新興板,上交所將進行獨立審核,審核周期初定為六個月左右。這六個月之中,若企業有融資需求還可以選擇發行企業債、進行股權融資等。
采訪中,另一家擬掛牌戰略新興板企業創始人告訴《金證券》記者,通過與交易所人士交流,雖然交易所非常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掛牌,但是從實際操作中感覺“并不那么簡單”。“首先是要配合注冊制,這里面的東西都是新的,所以我們也在一遍又一遍地開會討論研究。這個板塊到底適不適合我們,掛牌后我們的資本市場之路怎么走。像我們這樣的年輕互聯網企業如何把握資本市場帶來的影響,其實是個很重的課題,不能說腦子一熱,為了好看,我就去掛牌了,關鍵還是要為經營服務?!边@位創始人說。
戰略新興板方案擬明年上半年推出
據媒體獲取的一份研討方案顯示,戰略新興板將在證券法頒布后與注冊制同步推出,預計時間為明年上半年,且上市公司會優先在主板排隊的公司中挑選。其中,戰略新興板上市條件也逐步浮出水面,方案設置了四套評判標準。多位知情人士已確認此份方案的真實性,但案屬初步擬定,目前仍處于與機構研討階段。
根據研討方案,戰略新興板定位與創業板相同,審核標準與主板一致。板塊定位于服務規模稍大、已經越過成長期,相對成熟的戰略新興企業。戰略新興板上市公司會優先在主板排隊的公司中挑選,挑選機制為符合戰略新興產業標準,獲得券商推薦以及招股書披露完備且符合資質的企業,其中,公司收入50%中以上必須符合戰略新興產業標準。
戰略新興產業板概念股涉及七大領域:新能源節能環保、新型信息產業、生物產業、新能源、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制造業和新材料。一位券商策略分析師表示,對標創業板的這一想法他們早已預測到,戰略新興板設置的上述條件也能幫助上交所增加自己新經濟標的的上市比重。
上交所副總經理劉世安曾提及,雖然戰略新興板可能會與創業板存在一定錯位,但其與創業板會產生比對效應,而滬深兩大交易所對新興產業企業的良性競爭也將正式開始。
另外,戰略新興板上市條件一直是市場關注的焦點,劉世安也曾解釋,戰略新興板將淡化盈利要求,主要關注企業的持續盈利能力。將引入以市值為核心的財務指標組合,增加“市值+收入”、“市值+收入+現金流”、“市值+權益”等多種多套財務標準。還允許暫時達不到要求的新興產業企業、創新型企業上市融資。
而最新初擬的方案中,也明確了戰略新興板上市標準將注重非盈利性指標,并設置了四套評判標準:一是市值+現金流+收入;二是市值+收入;三是市值+凈利潤; 四是市值+股東權益+總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