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淘金中概股回歸潮】在中概股回歸的浪潮中,除了PE、VC等股權私募,陽光私募也看準其中的投資機會,積極參與中概股的私有化過程。
在中概股回歸的浪潮中,除了PE、VC等股權私募,陽光私募也看準其中的投資機會,積極參與中概股的私有化過程。
今年年初以來,有多家中概股企業宣布私有化回歸國內市場,這其中包括奇虎360、如家、世紀互聯、博納影業、中國手游、陌陌、易居中國等公司。
為何如此多的中概股要回歸國內市場?“中概股要回來,最重要的原因是被系統性低估。海外市場以機構投資者為主,他們更關注大公司,小公司沒有流動性。”北京某私募海外基金投資經理告訴記者。
北京格雷投資總經理張可興表示,目前中概股整體估值、交易仍比較清淡,而國內注冊制推出有預期,會吸引中概股回歸。
在中概股回歸的過程中,投資機會何在?有私募人士告訴記者,既可以在股票二級市場做套利,也可以通過一二級市場聯動,投資拆除VIE架構回歸的企業。
張可興舉例介紹了如何在二級市場套利:前段時間私有化中概股出現大幅折價,其中某股票3美元宣布私有化,相比6美元的要約價折價空間非常大。
通過一二級市場聯動、投資拆VIE回歸企業的過程則比較復雜。據了解,VIE結構指“可變利益實體”,即海外注冊、內地運營,境外上市。
北京一家正在參與VIE結構投資的大型私募公司總監介紹了具體過程:“首先,中概股要回歸需要進行私有化,大股東發起回購時經常缺乏資金,需要尋找財務投資者、合伙人;然后,回國內拆除VIE結構,前面進入的人要變現,我們再做股權轉讓,新進的以人民幣接盤。”
上述北京私募基金經理認為,隨著私有化的推進,國內資本市場放開,以后中概股的概念會慢慢弱化。張可興也認為,有些中概股企業在海外受到質疑,價值兌現需要很長時間,估值一直比較低,回歸是大勢所趨。隨著注冊制放開,一些企業會選擇在國內上市,估計中概股作為一個板塊有可能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