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成為首個納入SDR的新興市場貨幣。外媒認為國際化的人民幣有助于進一步開放中國市場,此外,人民幣“入籃”也將對其他IMF儲備貨幣造成一定影響。以下是知名外媒對人民幣“入籃”的評論。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執董會11月30日批準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新的貨幣籃子將于2016年10月1日正式生效,人民幣由此成為首個納入SDR的新興市場貨幣。對此,外媒高度關注,認為國際化的人民幣有助于進一步開放中國市場,此外,人民幣“入籃”也將對其他IMF儲備貨幣造成一定影響。以下是知名外媒對人民幣“入籃”的評論。
此次人民幣“入籃”,被不少國內外專家學者視為人民幣國際化道路中的重要里程碑。路透社在其報道中援引多名市場分析人士指出,這是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的重要一步。一旦人民幣成為自主的國際性貨幣,中國就不再需要為了金融安全而儲備巨額外匯,這些資金就可以用來投資。此外,國際化的人民幣還有助于進一步開放中國市場。
截至目前作為IMF儲備貨幣的只有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而人民幣將成為第五個加入SDR的貨幣。德國《明鏡》在線“資本”欄目上的一篇文章指出,人民幣晉升國際貨幣“甲級隊”,最初可能只具象征意義,因為,此舉是否真有實質性意義,需經由未來數年的全球商貿實踐證明。
人民幣在SDR比重為10.92%,超過日元和英鎊位列第三。日本NHK新聞認為,人民幣一舉超越日元成為SDR第三大貨幣,中國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存在更加強勁。未來世界各國在外匯儲備中除了加大人民幣所占比率之外,還會降低對日元的依賴。日本經濟新聞表示,雖然SDR并不針對個人和企業,但其風向標作用對各國央行及政府外匯儲備的影響顯而易見,日本經濟新聞預測未來各國人民幣的外匯儲備比例將從現在1%猛增至10%左右。
美媒則稱,人民幣SDR權重主要來自歐元“割肉”。目前,美元在SDR比重為41.73%,歐元30.93%,日元8.33%,英鎊8.09%。據彭博新聞社報道,現有四種儲備貨幣的權重下調幅度最大為歐元,其權重自37.4%下調至30.93%。彭博外匯市場專家Robert Jen對以往SDR權重變化后貨幣表現的研究發現,在調整之后至少數月之內,那些權重被調高的貨幣傾向于上漲,而權重被調低的貨幣傾向于下跌。因此,分析師對歐元短期前景表示擔心。紐約外匯經紀商Chapdelaine & Co。的外匯負責人Douglas Borthwick在接受彭博采訪時表示,“這種調整將使歐元/美元將承壓,因外儲機構將賣出歐元/人民幣來重新調整外匯存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