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別人的腦子里植入自己的想法。
糗事百科創始人黑衣大葛格(王堅)是一個2005年就想著把你的痛苦說出來讓大家幫你排解一下的人。
所以他算是逗比的前輩。受我們一拜先。
他還是《結網》一書的作者。從互聯網人、逗比前輩的角度,他是這么分析逗比氛圍發展走向的。
問:原來大家搞笑段子還很稀少,現在全世界都是逗比的表達。會有這種感覺嗎?逗比作為一種文化,擴大了。
黑衣大葛格:有感覺。以前看春晚很開心,有幾年我們經常上網的人會覺得老梗太多,再過了幾年,我身邊的親戚都會覺得這個東西不好玩了,跟網上那些已經沒法比了。如果沒有這種網絡上的擴散,你沒有加入到網絡里面,沒有看到這些東西,會覺得春晚是很挺好玩的東西。所以從搞笑的角度來講,春晚是越來越難搞。
問:像一種“亞文化”變成主流了?
黑衣大葛格:但是我覺得亞文化是不會主流化的。我的觀點是主流永遠是見義勇為啊,是《新聞聯播》里倡導的文化。不要低估我黨的營銷能力,我黨是非常會做思想工作的,在原來抗戰的時候,思想工作是成功的關鍵要素。好的思想工作就是會給一些引導或者是暗示,在我們腦子里面植入一些想法,就像《盜墓空間》那樣,手法非常巧妙,無法抗拒,無孔不入……
問:不管是從糗百還是其他產品來看,全民生產搞笑內容的水平和數量,都是越來越強?
黑衣大葛格:數量上我感覺已經非常接近于頂點了。其實任何文化里面貢獻內容的人也就是極少部分的人,剩下95%以上去消費。貢獻內容的一群人是段子手,但段子手也分很多類型,有的是從知識和文化的角度來梳理一個脈搏,在里面加入一些惡搞;有的人是吐槽性質的,抓住現成的事情去找到槽點;還有把一些生活洞見或者生活遭遇分享出來。段子手能壟斷微博上所流傳的絕大部分內容,他們確實人很少,但是這種東西傳播能力很強。接下來這里面又會有分流,有一部分人可能會去搞漫畫,另外一部分會去搞視頻,在媒體形式上會有一些分流。
問:所謂段子的漫畫化或者視頻化。
黑衣大葛格:對,段子手現在也升級了,像同道大叔,從原來的純文字的內容變成有IP的連環畫,像暴走和我們都在拍綜藝劇。創作的人數是有上限的。
問:會不會很多人即使創作也火不出來,因為段子手在各種平臺上已經是相對壟斷的?
黑衣大葛格:這個倒沒有,ta可以到糗百來發,可以到別的地方去發,在微博上得不到關注,可以找到自己得到關注的地方。比如冷笑話精選的伊光旭原來在豆瓣小組里面磨煉了很長時間。天才小熊貓以前只是做一個搞笑技術圖的,后來發現自己這種創意能力還是挺強。
問:那么,最近的火爆事件舉例,葉良辰這事傳得如此之快,和全民逗比有關系嗎?
黑衣大葛格:我覺得這不是一回事吧。傳播快是因為大家需要這種社交貨幣,總是需要有一些話題來聊,至于說這個話題是逗比的話題,還是其他的大事件,什么都行。這個非常容易打開跟朋友之間的關系。逗比從社交貨幣的角度來講并不是一個非常優質的貨幣。越接近人的本性,生老病死,才是非常優良的社交貨幣。
問:所以您要去觀察是社交貨幣怎么流傳起來的嗎?要研究嗎?
黑衣大葛格:會保持一定的敏感度。我們也是要通過傳播來擴大自己,所以什么樣的東西在傳播,它從產生到傳播的關鍵路徑是怎么樣。
問:我給你分享過這樣一幅圖,不知從哪找到的(對圖的原作者say sorry)。差不多是這樣?
黑衣大葛格:這圖算是靠譜。好東西自然會走過這樣一個路徑,就會有人幫他搬運到A站B站去,有人基于它去編段子或者怎么樣。
問:但是很難去找到一種超常規手段讓這個東西火起來,類似葉良辰?
黑衣大葛格:關鍵在于產生最原始的社交貨幣,是一個非常偶然的過程。你的產品還是可以長紅的,但是要制造出來一個社交貨幣,這就很難了。但是有的產品天然就是那種社交貨幣印鈔機。包括《萬萬沒想到》,里面的短語或者里面的一些鏡頭…
問:我看到一種對《萬萬沒想到》的評論很有意思:它的受眾既不是90后,也不是純屌絲,而是精準鎖定并撩撥深諳網絡文化的白領、大學生等中端網民的笑點。
黑衣大葛格:確實有點這種感覺。其實是變相去使用社交貨幣的一個方法。我使用社交貨幣可以去炫耀,并不一定是我們要交換或者是去討論。我們希望在《小雞燉蘑菇》里面做一些社交貨幣出來。
問:現在大家可以發段子的場所太多了,那糗百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場所?原來一些朋友很愛看糗百,這幾年他們什么都看。
黑衣大葛格:我覺得還好,起碼從我們的用戶量上比較穩定。這其實也是我們最近在總結的一個問題。曾幾何時,我們是一個壟斷的平臺,沒有人可以跟我們PK啊…到今天,笑料更多了,我覺得首先我還是應該說清楚自己我們是干嘛的,我們就是真實搞笑,真實的尷尬,是一個大家看了之后可以去減緩壓力。另外在自制劇方面,我們要做得更好。
問:再提個不太具體的問題。需求和文化是什么關系?我們把逗比定義為一種文化,而且認為很多產品能爆紅,讓90%的人關注到它,底層的原因是文化,比如逗比文化,屌絲文化,二次元文化和萌文化等,踩中了文化的那個點。而您和很多產品經理則更喜歡說需求。
黑衣大葛格:文化和需求不太一樣。在一個文化下面會產生很多內容,或者是說你能通過這種文化去找到一些想要去溝通的人,可以去交朋友。我覺得這些內容和這些人是最終的需求,一個人他之所以去浸透到了一個文化里面,得到一種自我的成就感是需求之一,看到別人的一些東西是需求之二,交到一些朋友也是需求。文化本身我認為起到一個路由器,或者橋梁的作用。
問:或者說是已經可以成氣侯的一團霧,里面的東西才是需求。
黑衣大葛格:對。
問:“秘密”哪款產品,背后是否那個東西已經強化成了文化?
黑衣大葛格:后來我們把這個產品又復活了一次,但是表現不是特別理想。我覺得根本原因在于說它并沒有形成一種很強的文化。很多人確實到了那邊去,看到別人在傾訴一些東西,自己也去傾訴。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他所獲得的東西比較少,這個社區可能沒有給他比較好的疏解,沒有人給他去評論。這個方面的作用做得不是特別強,只是變成了一個大家可以去扎堆干某一個事情的地方。而糗百發展更強大一些,在于大家在這個里面看到一些東西之后,很快就能找到樂天的感覺。雖然我們都是屌絲,曾經遭受各種折磨。但是想得開,天空飄過幾個字,那都不是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