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以互聯網應用和商業模式創新為代表的新一輪產業革命方興未艾,流通業雖然不是這一輪結構調整的重心,但卻是受到互聯網顛覆性影響最大的產業,應成為重要的著力點。京津冀一體化也著力推進流通一體化。
當前,以互聯網應用和商業模式創新為代表的新一輪產業革命方興未艾,流通業雖然不是這一輪結構調整的重心,但卻是受到互聯網顛覆性影響最大的產業,應成為重要的著力點。京津冀一體化也著力推進流通一體化。
流通一體化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近日,據商務部流通發展司副司長王選慶透露,目前,商務部正著手編制京津冀商貿物流規劃,預計明年年初出臺。這一規劃對于京津冀協同發展有著怎樣的意義?在突破流通瓶頸方面,京津冀三地又將在哪些層面著力呢?
物流標準化是突破口
王選慶指出,京津冀協同發展是國家重大戰略。京津冀流通業的協同發展,主要應從四方面著手:一是聯合制定流通發展規劃,合理分工,優勢互補、劣勢互彌。王選慶透露,根據國務院的分工要求,目前商務部已經開始著手跟進這項工作。
二是以物流標準化為突破口,促進區域內物流市場一體化。流通業協同,最主要的還是體現在物流方面,物流的突破口就是標準化。“2014年,我們選擇北京作為第一批物流標準化試點城市,今年我們又在域內增加了天津、唐山和石家莊,這四個城市是物流標準化先期試點城市,主要以托盤的標準化以及循環共用作為突破口,帶動上下游和相關物流環節及裝備服務流程的標準化。”王選慶說。
三是京津冀域內流通及物流信息互聯互通,特別是三地政府部門信息的互聯互通,并向社會和企業開放。同時,域內各類信息平臺也要整合后實現互聯互通,比如商務誠信公共服務平臺。
四是通過大型項目引導域內流通一體化,如公益性農產品批發中心,通過建設能夠降低批發成本,對于農產品價格能夠起到穩定的作用。
流通業迎來新機遇
11月2日,國務院在京召開全國推進內貿流通現代化電視電話會議,部署貫徹落實《關于推進國內貿易流通現代化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的意見》,深入推進內貿流通創新轉型發展工作。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強調,加快推進內貿流通現代化,將內貿流通打造成經濟轉型發展的新引擎、資源優化配置的新動力、大眾創業就業的新平臺、生態文明建設的新領域、傳播優秀文化的新載體。今后一個時期,內貿流通工作要以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大力促進流通信息化、標準化、集約化,推動我國從流通大國向流通強國邁進。
王選慶表示,汪洋副總理對于流通業“五新說”表述的最大特點是,流通從經濟功能更多地開始向文化功能、生態功能轉變,同時還有創業功能,這些都是以往少有提及的。
王選慶認為,當前,以互聯網應用和商業模式創新為代表的新一輪產業革命方興未艾,流通業是受到互聯網顛覆性影響最大的產業,雖然它不是這一輪結構調整的重心,但應成為重要的著力點。經濟結構調整的目標是結構優化和升級,其內在邏輯是由低效率產業向高效率產業轉移。我國總體上處于重工業階段,結構調整的重點自然是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和發展現代服務業。所以制造業服務化、二三產業聯動與融合、服務業特別是流通業的轉型升級,自然是結構調整的主要路徑。“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流通業還應該適應我國消費水平的不斷提升,提高水平,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因此,在開放型發展理念中,流通業同樣需要學習國外先進經驗,結合中國國情,落實開放發展的理念。”中國商業聯合會會長張志剛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