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老牌券商看多明年A股】日前,兩大老牌券商國泰君安與申萬宏源同時發布2016年度策略,而預測的明年滬指點位,也均看到4000點以上。
每到年底,券商開始集中發布明年年度投資策略,同往年一樣,年度投資策略的主題都少不了“猜點位、放衛星”。日前,兩大老牌券商國泰君安與申萬宏源同時發布2016年度策略,而預測的明年滬指點位,也均看到4000點以上。
申萬宏源:慢牛已逐步到來
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2016年年度策略的主題是“共享N次方”,在申萬宏源研究所首席策略分析師王勝看來,SHARE是共享,是“包容”,更是“大同”。策略中指出,在概率較大的中性情景假設下,滬綜指至少摸高至4000點,創業板指觸及3550點。
報告稱,2016年傳統經濟投資可能從高股息和轉型跨界開始,以MSCI、深港通等A股國際化事件為催化劑,以部分資產配置機構增量資金進場為契機,所以明年A股可能又是一個“平行世界”,在傳統領域仍將看到大量跨界成長的例子,很可能在春季躁動中也將看到傳統行業大市值股票的表現機會。
企業盈利方面,報告稱,2016年A股總體盈利難逃下行壓力,結構上新經濟仍明顯占優。樂觀、中性、悲觀情景假設下全部A股凈利潤增速預測分別為7%、1%、-6%,非金融服務分別為14%、5%、-5%。關注利率下行帶動財務費用下降的滯后效應,2015年幾次降息,有望在2016年提高非金融服務企業盈利430億元,約占2014年凈利潤的2%。另外,“十三五”規劃落實,地方政府和民間資本活力有望被喚醒。
申萬宏源報告認為,“錢多+資產荒”已成為市場的主流認識,破解資產荒需要負債端成本的有效下行,但資產管理機構擴張規模的動力仍然存在,使得負債端對資產配置的倒逼短期仍難緩解,因此,進行多元資產配置是必行之舉,而高股息板塊可能率先受益。申萬宏源表示,大類資產配置格局對A股有利,如果改革和創新進程配合,在最樂觀的情況下,“慢牛”可能已經逐步到來。
雖然對于2016年股市持樂觀態度,但申萬宏源也預測,從全年來看整體波動幅度仍然比較大,上證指數波動區間為4750點-3050點,創業板指波動區間為4250點-2250點,不過在概率最大的中性情景假設下,上證綜指至少將摸高4000點,創業板指觸及3550點。
那么,“SHARE的N次方”究竟代表的是哪些行業呢?申萬宏源策略分析團隊認為,通觀全年,高景氣的新興行業仍然是投資布局的最重要方向,強烈推薦高景氣的SHAREN組合——Sports:體育;HealthCare:醫療服務;A-vant-tech:前衛科技;Recreation:休閑娛樂;Education:教育;NewEnergy:新能源。2016年,尊重平行世界格局的同時,積極配置SHAREN組合,分享中國經濟轉型創新的紅利。
國泰君安:明年A股會爆發
最近深陷“內訌風波”的國泰君安日前召開2016策略會,其研究所所長黃燕銘在致辭中表示:任澤平的宏觀研究,喬永遠的策略研究,林采宜的大類資產配置研究是國泰君安研究體系三足鼎立的重要組成部分。
輿論焦點、首席宏觀分析師任澤平作了宏觀經濟形勢分析,預計2016年還有1次降息5次降準,流動性寬松和宏觀資產回報率下降引發金融機構資產荒,股市熊市已經結束了,步入正常市,股息率機會和風格切換有待于25萬億理財入市。
任澤平進一步提出,側改革中應有大規模減稅,同時完成稅制轉化,實現從生產稅轉為直接稅。由此實現市場放水養魚,尋找扶持新興產業。
首席策略分析師喬永遠認為,2016全年市場將在3200點至4500點的核心區間震蕩,明年春季或出現低估值藍籌股行情。“現在已經出現了一批低估值、高分紅的股票,大量金融機構正在配置這種股票,新的投資機會將會引導新的投資資金進入股市。”喬永遠認為,增量資金入市將帶來新的起點,正在尋找具有爆炸性的題材和領域,“今年在醞釀,明年會爆發。”
A股市場仍被喬永遠視為中國經濟改革的重要“陣地”,他分析稱,A股或將在2016年春季出現風格切換。“新常態”市場則需要微觀數據的逐步確認,才能夠形成明顯的風格方向。外部資金價格在2015年下半年已經快速下降,這也會成為春季大切換的重要催化劑。若穩增長預期在市場更快出現,春季大切換可能提前半個月到一個月時間。
“明年春季值得重點關注,外部資金把估值的坑填滿,建議在這之前一定要進來。”喬永遠認為,明年股票市場的風險偏好仍會提升,目前仍然處在高風險偏好市場,“暖和市場的溫度還會升溫,不能被冬季所誤導。”
而從全年來看,國泰君安策略研究團隊預測,2016年全年市場的波動空間將在3200點到4500點的核心區間內實現震蕩。擇時策略的重要性將進一步提升。個別性的信用風險將在2016年出現上升,可能帶來股市低估與好的買點。
政府高層近期頻繁強調,未來5年中國經濟增長仍然保持到6.5%以上的增速水平,喬永遠強調稱,股票市場預期將出現在經濟周期調整上,行業配置更為側重成長性:一是高端制造業,如信息技術、生物產業、高端裝備、節能環保;二是現代服務業,如大娛樂、大健康、大文化;三是移動信息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