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以來,廣州作為國家中心城市,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的決策部署,全力以赴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經濟運行質量效益提升。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成績單亮眼奪目:前4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GDP)年均增長10.5%,全市地區生產總值(GDP)每年以千億級遞增;人均GDP突破2萬美元,邁入高收入社會行列。
新常態下穩增長創新驅動促轉型 “十二五”期間廣州GDP每年千億級遞增
廣州今年經濟總量有望突破1.8萬億元,完成5年前“十二五”規劃出爐時制定的目標!
“十二五”以來,廣州作為國家中心城市,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的決策部署,全力以赴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經濟運行質量效益提升。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成績單亮眼奪目:前4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GDP)年均增長10.5%,全市地區生產總值(GDP)每年以千億級遞增;人均GDP突破2萬美元,邁入高收入社會行列。2015年廣州GDP增速預期目標為8%,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速已達8.3%,全年有望完成1.8萬億元的“十二五”規劃目標。
廣州5年來
GDP年均增長10.5%
2010年 10604億元
2011年 12423億元
2012年 13551億元
2013年 15420億元
2014年 16706億元
2015年(1~9月)
1.3萬億元
結構調整:
服務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近70%
過去數年,廣州經濟一直處于高速增長階段,這與結構調整加速,廣州進入服務經濟時代密不可分。金融、信息服務、科技服務、商務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達62.7%,多家互聯網龍頭企業集聚琶洲互聯網創新集聚區,世界500強有236家在穗投資發展,總部經濟實力穩步提升。服務貿易進出口總值占全國1/8,跨境電商成交額占全國一半以上。
2014年,廣州市深入實施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雙輪驅動戰略,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第三產業增加值突破萬億元,在新常態下呈現新趨勢、新動力、新特征。今年前三季度,以電商及其帶動的物流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發展保持領先,正成為廣州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到三季度,廣州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9.3%,高于全市GDP增速1.0個百分點。三次產業比例由去年末的1.4:33.6:65調整為今年前三季度的1.2:32.7:66.1。前三季度,廣州服務業增加值8563億元,增長高于同期GDP增速,對經濟增長貢獻率接近70%。
9月末,廣州銀行業機構本外幣存、貸款余額分別為42854.06億元和27066.7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1.5%和12.0%。新增持牌金融機構19家,設立和引進互聯網金融企業200多家、融資租賃企業154家。
金融新業態發展勢頭突顯。在金融領域,著力打造民間金融街、國際金融城、南沙現代金融服務區、金融創新服務區等功能區,狠抓金融招商和新業態培育,推動金融業實現領先增長,前三季度金融業增加值增長14.2%,占GDP比重(9%)比去年末提高0.5個百分點。
創新驅動:“大咖”爭相入駐琶洲互聯網創新集聚區
產業動力加快轉換的過程中,創新驅動力提升。廣州市實施科技研發經費、科技企業孵化器雙倍增計劃,推進健康醫療、智能裝備、移動互聯網應用創新專項,推進創新平臺建設,激發企業創新活力。裝備制造以及食品加工、紡織服裝、造船等傳統優勢產業穩健發展,3D打印、工業機器人等新業態快速壯大。
今年召開的廣州市科技創新大會上,推出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1+9”系列政策措施。實施科技創新小巨人企業及高新技術企業培育行動方案,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67家,是過去兩年的總和;新增“新三板”掛牌科技企業57家。實施財政科技投入和孵化器雙倍增計劃,新增孵化器21家、孵化面積超100萬平方米,國家級優秀孵化器數量(7家)居全國城市首位。狠抓創新平臺建設,新型研發機構(28家)數量全省第一,天河二號運算速度連續6次蟬聯世界第一,累計服務用戶580多家。促進科技與金融融合發展,推動成立6家商業銀行成立科技支行,提供銀行授信80億元。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前三季度全市發明專利授權量和有效發明專利分別增長37.4%和23.9%。
在信息服務業領域,大力建設琶洲互聯網創新集聚區,吸引十多家知名互聯網企業入駐,打造“互聯網+”發展平臺。
深化改革:99.4%市級行政審批事項可網上辦理
“十二五”期間,廣州市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實現新的突破。
廣州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的決策部署,統籌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各項工作,完成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和行政區劃調整。廣東自貿試驗區南沙新區片區掛牌成立,通關便利化、行政審批、商事登記制度改革等一批具有牽引帶動作用的改革取得重大進展,“五個一”公共服務改革、財政制度改革等多項重點改革和試點工作扎實推進。
目前廣州成功列為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等一批國家級試點示范城市。廣佛肇清云經濟圈建設加快推進,與泛珠三角省會城市、高鐵沿線城市合作更為緊密。
廣州加快建設網上辦事大廳,已有99.4%的市級行政審批事項和91.7%的社會服務事項可網上辦理。壓減企業注冊登記前置審批事項至12項,精簡率33.3%。全面實施“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審批時限由20個工作日縮短至3個工作日。1~10月,全市新登記注冊市場主體和新增注冊資本金分別增長13.7%和56.9%。(耿旭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