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企業投入更多的精力升級實際道路節能技術,根據中國道路環境與駕駛人特征設計有利于實際駕駛中降低油耗的裝備,以提高品牌油耗認可度,并達到節能減排目標。
連續多日的重度霧霾剛剛散去,但大氣污染防治并沒有走出人們的視野。12月2日下午,多位環保、能源領域的專家在京表示,乘用車快速發展已成為中國成品油消耗、溫室氣體及污染物排放增長的主要因素之一,中國亟待提高車輛燃料效率、促進技術升級、降低溫室氣體排放。
在能源與交通創新中心(iCET)當日舉辦的《2015中國乘用車燃料消耗量發展年度報告》及《實際油耗與認證油耗差異簡析》媒體交流會上,該中心執行主任安鋒對記者表示,“國際經驗已充分證實燃料經濟性標準是提高車輛燃料效率、促進技術升級、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最有效途徑。”
2014年,中國汽車產量繼續保持穩定的增長速度,突破2300萬輛大關,連續六年成為世界最大汽車市場,進口量則快速增長超過140萬輛。中國在全球汽車制造業的市場份額已從2000年的3.5%提高到了2014年的27.4%,中國汽車工業的國際地位有了實時性的提升。
近年來,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不斷攀高,2014年已接近60%,汽車用汽柴油消費總量已超過1.5億噸,占全國成品油表觀消費量的60%以上。隨著中國汽車保有量的不斷增長,汽車燃料消耗量占成品油消耗總量的比例還將繼續增加。
然而,機動車已被證實為城市大氣污染最主要來源。汽車保有量與出行活動的增長,給能源與環境帶來的問題日益凸顯。
我國從2005年7月開始實施乘用車燃料經濟性標準以來,已經歷三個階段并即將進入第四階段,從最開始的單車燃料消耗量限值升級到現行的車型限值,與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CAFC)實際值與目標值比值雙重管理,并于2012年將進口乘用車納入管理范圍,中國逐漸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乘用車燃料消耗量標準管理體系,并在實施中不斷完善。
安鋒說,中國為實現《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提出了2020年乘用車燃料消耗量5L/100km的目標,2014年年底批準了乘用車燃料經濟性第四階段標準,并計劃于2016年正式實施,與第三階段對比,同整備質量段的單車限值加嚴了20%,而單車目標值也對應降低了30-40%,對高質量段乘用車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此外,新標準體現了對先進節能技術的鼓勵,延續了三階段的CAFC/TCAFC比值導入計劃,但導入要求不再均化,而是由松及嚴。
不過,能源與交通創新中心的研究發現,2014年國家乘用車燃料經濟性改善幅度較小,自主品牌車輛百公里油耗不降反升;若不考慮新能源汽車的核算影響,2014年國家乘用車CAFC平均水平為7.22L/100km,同比僅下降1.5%,燃料經濟性改善幅度較小,而自主品牌企業CAFC同比甚至還增加了3%。
調查發現,2006到2014年,中國乘用車燃料消耗量標準已經實施近九年,CAFC整體呈下降趨勢,每年下降范圍在0.10-0.25L/100km之間,年均降幅度約2%。進口車多為豪華車或跑車,平均油耗較高企業達標壓力大,近幾年CAFC下降最快,而合資企業的CAFC下降速度較快但有趨緩勢頭,自主企業下降相對緩慢。
安鋒對記者說,2015年中國乘用車新車產品平均燃料消耗量6.9L/100km目標僅依靠傳統乘用車技術升級難度不小,但可在新能源汽車的助力下實現。2014年中國傳統汽車平均燃料消耗量為7.22L/100km,離三階段6.9L/100km的國家目標還有0.3L/100km的距離,根據近年來年均降幅為2%,僅依靠傳統乘用車技術升級難度不小。四階段燃料消耗量限值標準將淘汰25%不達標車型,車型油耗升級空間仍然很大。
調查發現,對于四階段初期CAFC目標要求,新能源汽車將助力國產企業平穩過渡,而進口車將面臨較大壓力。在考慮新能源汽車的核算體系下,2014年企業國產乘用車平均燃料消耗量為138%,較2013年下降6個百分點,可平滑過渡到第四階段,吉利、江南、比亞迪汽車由于生產了萬輛以上的新能源汽車加之傳統車生產較少,甚至可達到四階段標準要求;小型、輕型乘用車生產企業實現2020年目標更占優勢,有14家十萬產量以上企業的平均燃料消耗量已經低于134%;而一些大型乘用車生產企業,如廣汽豐田、四川一汽豐田、一汽轎車平均燃料消耗量均高于150%,四階段達標壓力相對較大。
“新能源汽車推廣與先進節能裝備技術應用規模將成為2020年乘用車產品燃料消耗量5.0L/100km目標是否能夠實現的關鍵。”安鋒說。
能源基金會項目清潔交通項目主任龔慧明在此間表示,巴黎氣候變化大會正在召開,中國政府提出到2030年碳排放實現峰值的目標。對于交通行業而言,何時能達到峰值也是人們關注的問題之一,需要研究整個交通運輸體系在全生命周期如何實現節能減排。
上述報告建議,建議根據中國實際路況進一步完善油耗測試工況,同時,也建議企業投入更多的精力升級實際道路節能技術,根據中國道路環境與駕駛人特征設計有利于實際駕駛中降低油耗的裝備,以提高品牌油耗認可度,并達到節能減排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