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穿戴設備能夠走多遠,最近一直被行業所提起。
智能穿戴設備能夠走多遠,最近一直被行業所提起。日前,智能手環領域標志性品牌之一的Jawbone宣布關閉紐約辦公室。這家總部位于舊金山的可穿戴設備廠家Jawbone,至此已裁減約60名員工,占其員工總數的15%。而在幾天前,美國時尚可穿戴品牌Misfit以2.6億美元委身賣給了FossilGroup.
上述兩個可穿戴領域代表企業做出的戰略調整顯然反映出了可穿戴設備市場環境已不容樂觀。那么,可穿戴設備陷入寒冬,偽需求漸退,企業該怎樣突圍?
可穿戴設備市場遇冷
可穿戴設備市場迎寒冬。近日,與Fitbit齊名的可穿戴設備公司Jawbone在全球裁員60人。此外,Jawbone關閉了紐約辦事處,并縮減了美國森尼維耳和匹茲堡兩個辦事處的規模。根據IDC發布的數據顯示,Jawbone在今年第二季度的銷售數據也不樂觀,其售出了約50萬臺健身追蹤器,市場份額僅為2.8%。
此前,Jawbone公司曾在發布UP3智能手環時就已陷入困境,產品發行推遲。不過,此后蘋果對其伸出了援助之手,但這也未能改變Jawbone市場份額被擠壓的現狀。除了來自科技領域的競爭者,傳統手表制造商也來分羹,這讓Jawbone似乎更加進退兩難。
除了Jawbone的日子不好過外,目前占據市場份額最大的Fitbit的股價也比今年高點下跌了40%多。與此同時,美國時尚可穿戴品牌Misfit也以2.6億美元委身賣給了FossilGroup。盡管Misfit擁有多款產品,包括MisfitShine一代和二代、Flash手環,以及一些價格更低的追蹤器,但是它在外觀設計和功能上都沒有很大的突破,這不禁給人一種創新乏力的感覺,因此,Misfit將自身賣給FossilGroup或許對Misfit的獨立發展更加穩妥。
現在可穿戴設備的光景已經不像行業發展初期,玩家少,需求多。在發展初期,智能可穿戴產品可以做出很高的毛利。但隨著市場的不斷擴大和成熟,Fitbit、Garmin、三星、蘋果、微軟等公司先后進入該領域,這個行業面臨著越來越沉重的競爭壓力。
偽需求盛行,多因素致可穿戴設備飽受質疑
在不斷膨脹的智能設備市場上,可穿戴設備沒少遭受質疑。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可穿戴設備這種更加密集與貼身的智能計算設備,將成為下一個數據安全的隱患源頭。除了安全問題飽受用戶質疑外,種種跡象也表明,可穿戴設備市場已漸入寒冬。
可穿戴設備市場逐漸冷清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偽需求盛行。即使出貨量突破1000萬部的小米手環、銷量接近700萬部的Apple Watch,最終也沒有成為剛需產品。這主要是因為目前的智能硬件產品雖然找到了一些用戶痛點,但是并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用戶并不需要一個功能多而全,卻又無法真正解決問題的一個產品。
二是可穿戴設備企業沒有創新精神。不少企業里的可穿戴設備研發團隊缺乏核心實力,在拿到融資后產品也趨于同質化,無法將資金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即便此類產品火熱,也很容易被新進入市場的巨頭沖擊,無法形成行業壁壘。
三是隨著市場的不斷擴大和成熟,Fitbit、Garmin、三星、蘋果、微軟等公司先后進入該領域,造成競爭加劇。
最后,可穿戴設備的安全危機仍未解除。穿戴設備一旦被黑客攻破之后,最直觀的結果:一是設備被控制,二是數據被竊取。而在大數據時代的背景下,信息安全隱患對用戶的影響將是巨大而深遠的。
企業如何突出重圍?
Jawbone裁員15%意味著可穿戴設備的寒冬真的來了,市場將開始新一輪的洗牌。這也給當前的可穿戴設備產業帶來了啟示。
首先,企業要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態鏈條。比如結盟或者推動市場分工協作等。以 Misfit被FossilGroup以2.6億美元收購為例,對于Fossil而言,這筆收購迫在眉睫。Fossil收購Misfit后,可以毫不費力地買到一張進入可穿戴領域的門票,盡管這張門票價值2.6億美元,不過考慮到Misfit目前在全球范圍內已建立起的品牌和銷售渠道,這筆買賣非常劃算。
其次,提升可穿戴設備的產品技術,深挖大數據商業價值。無論是做可穿戴設備的互聯網公司也好,還是單純的智能硬件廠商也好,本質上都是朝著服務公司發展的目標前行,而大數據就是其最核心的競爭力。企業只有在保證有足夠多的用戶的前提下,才能獲得足量且精確的數據。Fitbit是目前可穿戴設備產業中,繼Apple Watch之外的唯一一個在可穿戴設備領域獲得高利潤的企業。之所以能獲得高利潤,除了產品硬件的本身銷售之外,其中一個更為關鍵的因素就是建立了大數據價值的商業能力。
最后,企業不能只看眼前利益,而疏忽對用戶數據的保護,不顧長遠發展。可穿戴產品的設備安全絕不局限在設備本身,因為幾乎所有的可穿戴設備都會通過藍牙或WiFi與手機設備相連,這就為通過控制加密程度較低的可穿戴設備進而控制手機提供了可能。比如小米手環,由于其功能的多樣化,勢必會導致其獲取權限的種類與程度都比一般產品要深入,這么一來,當小米手環的安全性出現問題時,那么其將成為用戶泄露手機數據的一個隱秘通道。要知道,安全問題或許不會是穿戴設備發展的絆腳石,但必將會是穿戴產品淘汰與否的重要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