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布魯姆、科恩、菲林4三家電影制作公司在戛納電影節聯合宣布啟動一本小說的電影改編計劃,這是由美國作家約翰·威廉斯寫于1965年的小說《斯通納》,探究了人性之間的沖突、潰敗與幸存,重新喚起思考個體獨特存在的意義。該書中文版日前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北京世紀文景出版。
今年5月,布魯姆、科恩、菲林4三家電影制作公司在戛納電影節聯合宣布啟動一本小說的電影改編計劃,這是由美國作家約翰·威廉斯寫于1965年的小說《斯通納》,探究了人性之間的沖突、潰敗與幸存,重新喚起思考個體獨特存在的意義。該書中文版日前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北京世紀文景出版。
本書責任編輯龔琦3日在京介紹,書中主人公是來自密蘇里州偏遠農場的19歲少年威廉·斯通納,從大學里一堂選修文學課為起點,他的一生就此悄然改變,未來的斯通納成為一名大學老師,結婚、生子、教學、退休、衰老、死亡,在他生命的盡頭,或許他可以坦然面對這個問題,你的一生,還要期望別的什么嗎?
“《斯通納》講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愛,認同,憐憫,志業,傲骨,信任與死亡。這是一個勇者有過的失敗卻不失意的人生,即使不能擁有完美的生活,所幸追求過完整的自我?!饼忕f。
約翰·威廉斯(1922-1994)一生只寫了四部小說:《唯有黑夜》(1948)、《屠夫十字鎮》(1960)、《斯通納》(1965)、《奧古斯都》(1973),其中《奧古斯都》當年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
2013年,《斯通納》在面市半個世紀后才在國際書市上大放異彩,先后登上法國、意大利、西班牙及以色列的暢銷榜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