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地產網“互聯網+”風口下,社區O2O已經成為了房企們淘金地,面對這份誘惑,就連根植武漢一隅的福星股份都坐不住了,大張旗鼓地吹響了進軍社區O2O的號角。
11月30日,湖北福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布《關于全面推進智慧社區生活服務產業的戰略規劃綱要》,稱將通過制定戰略規劃和剛要,把公司打造為智慧社會生活服務平臺提供商。
為實現該目標,福星股份擬搭建智慧社區生活服務平臺;全面推行事業合伙人制度;創建物業眾籌新模式,整合物業資源,快速擴充物業規模;創建“慧生活”智慧社區生活服務模式;挖掘智慧社區生活服務平臺的價值。
除此之外,福星股份還為自己的物業生意立下了宏大的目標。據公告顯示,未來福星股份將以物業眾籌的方式快速整合物業資源,2020年實現納入眾籌平臺的物業服務面積10億平方米,服務人群約3000萬人。
可以預見的是,福星股份將在物業行業上開展新一輪跑馬圈地。但面對著彩生活、萬科、中海這些無論在規模還是質量上都搶先一步的先行者,福星股份物業眾籌未來要走的路將會很長。
福星的物業生意
據觀點地產新媒體了解,福星股份進軍物業領域進展頗為迅速。7月14日,福星股份宣布,下屬全資子公司福星惠譽房地產有限公司與關聯人武漢星慧投資管理中心共同投資設立福星慧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其中福星惠譽占注冊資本70%,星慧投資占30%。
福星股份曾表示,慧盈基金的投資方向主要是房地產及周邊產業,包括相關產品、服務等,以及能夠幫助提升服務和提升效率的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等領域。
隨后10月26日,福星股份宣布成立物業公司。彼時公告稱,公司與關聯人星慧投資共同投資設立子公司福星智慧家物業有服務有限公司,其中公司占51%,星慧投資占49%。福星智慧家經營范圍為物業管理,即智慧社區生活服務平臺。
一個月后,福星股份正式對外公布其推進智慧社區生活服務產業的戰略規劃。與萬科一樣,福星股份在物業領域也將實行“事業合伙人”制度。
具體來講,福星股份通過產權形式、管理和運營機制的創新,在星慧投資產權層面引入事業合伙人,實現風險共擔、價值共享,促進智慧社區生活服務產業的快速發展。
據悉,星慧投資的主要股東包括譚少群、胡朔商、馮東興、馮俊秀、劉慧芳、湯文華、譚紅年、汪益紅、姚澤春、譚才旺、高謙慎、徐志雄等自然人,均為福星股份董事、監事或高級管理人員,其中譚少群持股最多,占比15%。
同時,福星股份將與目標物業企業合作,采用“事業合伙人”制度,搭建物業服務平臺,凝聚物業合伙人的股東、高管和核心人員。
在規模擴張上,福星股份將創建物業眾籌新模式,輔以并購、重組等資本運作手段,實現物業規模快速擴充的目標。
未來,福星股份將依托福星智慧家,全面打造智慧社區運營O2O平臺,其中涵蓋物業管理信息系統、設備集中管理系統、智能家居系統、客戶關系管理系統、供應鏈協同系統五大核心模塊,提升客戶滿意度,增強客戶粘性。
此外,在五大核心板塊的基礎上,深度挖掘智慧社區的增值空間,逐步植入社區金融、社區租售、社區家政、社區旅游、社區教育、社區健康、社區養老和社區便利服務等社區運營增值服務;同時與行業領先的電商企業合作,打造智慧社區運營O2O平臺。
眾籌搶跑市場?
盡管社區O2O概念在房地產界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但不可否認的是,社區物業的發展僅僅是剛剛起步而已,也因此,規模依然是各大房企追逐的關鍵目標。
業內分析人士向觀點地產新媒體指出,開啟物業平臺發展之路后,如何做大規模營造更大盈利空間成為未來企業物業發展關鍵。
據觀點地產新媒體了解,早前通過一系列的收購,花樣年旗下的彩生活規模得到迅速生長,截止到2014年底,彩生活的合約管理面積達到了2.05億平方米,2015年的目標是達到3.2億平方米。
此外,目前已確定物業將分拆上市的萬科,也在6月26日宣布,其物業業務已經確立將通過市場化道路,追求快速增長的總體策略,未來幾年將大量承接非萬科開發的樓盤。同時,此前以介紹形式上市的中海物業,也在上市前將中海宏洋的物管面積納入上市平臺以壯大規模。
正是意識到規模的重要性,福星股份董秘湯文華在向觀點地產新媒體闡釋該公司打造社區O2O平臺有何優勢時,也是著重指出其在擴張上的迅速。
“競爭是肯定有的,其他房企走得早一點,發展也強一些,但我們采用的物業眾籌是一個全新的模式,雖然起步稍微晚了一點,但發展速度是很快的,以低成本、快擴張的方式實現共贏。”
福星股份透露,截至目前,公司通過物業眾籌模式已納入眾籌平臺的物業服務面積約3000萬平方米,服務人群約100萬人。平臺已完成組織架構搭建、規章制度設立、管理團隊組建、互聯網和IT專業人才擴充等相關工作。
未來,公司還將以物業眾籌的方式快速整合物業資源。目標到2016年納入眾籌平臺的物業服務面積1億平方米,服務人群約300萬人;2017年納入眾籌平臺的物業服務面積2億平方米,服務人群約600萬人;2018年納入眾籌平臺的物業服務面積5億平方米,服務人群約1500萬人;2020年實現納入眾籌平臺的物業服務面積10億平方米,服務人群約3000萬人。
湯文華透露,要實現這個目標肯定會走出武漢。“武漢現在的存量物管面積就2-3億平方米,物業眾籌平臺最多能占到一半,再拓展就很難,所以未來會往其他一二線城市拓展。”
問及這個物業眾籌模式具體怎么操作時,湯文華表示,按照目前的設計,納入平臺的物業公司,仍將從事其現有的工作,獲取其相應的收益,公司作為互聯網服務平臺,可以提供統一的配套服務。
既然是眾籌模式,那就涉及是否愿意的問題,福星股份作為發起者,想要吸引其他物業公司來一起玩,那必須要有吸引的點。而這在武漢業內人士看來,或許是福星股份尚缺乏的東西。
該業內人士分析稱,目前福星股份這些動作尚停留在概念上,要實現10億平方米的管理面積并非易事。
“福星股份比較大的挑戰就是,不像萬科那樣有沉淀多年的物業管理標準,比如萬科的‘睿服務’或者長城物業的‘一應云’這種平臺。”上述人士表示,目前福星在武漢的物業管理水平處于中上游,目前和最好的物業管理公司還是有一定差距。“在管理標準的體系建設上,福星肯定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據觀點地產新媒體了解,目前萬科主要通過合作及并購方式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沈陽、青島、武漢、杭州、寧波等省市通過“睿服務”輸出擴大物業管理面積。
而福星股份就強調,未來與目標物業企業合作時,將采用“事業合伙人”制度凝聚各方人力財力搭建物業服務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