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27公募進入清盤程序 長盛基金4只基金清盤】截止12月2日,今年以來進入或者將進入清算程序的公募基金已經達到27只。其中,長盛基金共4只基金清盤;大摩華鑫貨幣是清盤基金中最“年長”的,建信鑫裕則是最“年輕”的。
今年以來基金清盤已經不是新鮮事,近日又有國聯安中債信用債指數增強型發起式證券投資基金和華安中證高分紅指數基金宣布將進行清算。統計顯示,包括上述兩只基金在內,年內合計有27只基金進入清算程序,其中債券類基金占比達到4成以上,短期理財基金成為清盤主力。值得一提的是,長盛基金清盤決心最大,共4只基金清盤;大摩華鑫貨幣是清盤基金中最“年長”的,建信鑫裕則是最“年輕”的。
截止12月2日,今年以來進入或者將進入清算程序的公募基金已經達到27只。其中,長盛基金共4只基金清盤;大摩華鑫貨幣是清盤基金中最“年長”的,建信鑫裕則是最“年輕”的。
自去年匯添富基金開啟了公募基金清盤的先例之后,今年以來,基金公司也紛紛拉下面子,對旗下基金產品“動刀子”。從進入清算程序的時間來看,下半年開始清算的基金略多于上半年。今年1月13日,富國7天理財寶債券宣布進行清算以來,到年中共有12只,而下半年以來共5個月則有15只基金進行清盤結算。隨著時間的推進,未來清盤的基金或將進一步增加。
從清盤原因來看,絕大部分是因為規模過小,已經成為典型的迷你基金,為基金公司創造的收入遠遠不敵耗費的成本而進行清盤。在上述基金中,截止進入清盤之前,有25只資產規模在1億元以下,有11只基金的資產萎縮至百萬元級別,規模最小的信誠3個月理財債券和華安中證高分紅只有0.01億元。而長城淘金一年期理財和廣發季季利債券規模雖然在2億元以上,分別為2.47億元和2.03億元,但規模仍然較小。
分類型來看,債券型基金成為清盤的重災區,其中又以理財基金為主。據統計,在這27只基金中,共有17只為債券型產品,其中理財基金有11只,占比為40%,包括富國7天理財、廣發季季利、華安7日鑫、長盛30天、長盛60天等。此外,QDII基金有兩只清盤,包括泰達宏利全球格局和華寶成熟市場;貨幣基金則有海富通現金、國投瑞銀瑞易貨幣、中原英石貨幣、華寶興業活期通貨幣、大摩貨幣共5只基金清盤。另有混合型、ETF、ETF聯接基金各一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