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發布的11月財新中國通用服務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數值錄得51.2,較10月的3個月高點(52.0)有所回落。11月份,財新中國綜合PMI數據(包括制造業和服務業)顯示,中國經濟活動總量在4個月來首次出現增長,但增速僅算輕微,財新綜合產出指數從10月份的49.9回升至50.5.
11月份,經濟活動總量恢復增長,主要是受服務業經營活動進一步增長所支撐。不過,服務業經營活動的增速僅算小幅,財新中國通用服務業PMI 在11 月份錄得51.2,較10月份的3個月高點(52.0)有所回落。月內制造業生產趨穩,結束此前連續6個月的收縮狀態。經歷10月份的可觀增長,服務業新業務量在11月份增速放緩至輕微水平,為16個月來(今年9月除外)最小增速。據受訪企業反映,在最近調查期間,市況相對疲弱,導致客戶需求放緩。制造業則相反,月內新業務量進一步下降,降幅雖然尚小,但已足以抵消服務業增幅,導致新業務綜合總量出現輕微降幅。
11月份,服務業繼續增加用工,但增速放緩至輕微水平,為一年半以來次低(僅次于今年8月)。調查顯示,景氣狀況相對低迷,導致用工增長勢頭減弱。月內制造業繼續壓縮用工,但壓縮率為6個月來最小。兩者綜合,用工總量連續第六個月趨降,惟降幅尚微。11月份,服務業未完成工作量繼續下降,降幅略超10月份,為小幅水半?。據受訪企業反映,月內產能壓力普遍輕松,效率也有提升。制造業積壓工作量則繼續上升,升幅溫和。兩者綜合,積壓工作總量與上月幾乎持平。
11月份,在新業務競爭加劇的背景下,服務業企業連續第三個月下調收費價格,但降幅僅算輕微。月內制造業產品價格亦有所下降,降幅顯著。兩者綜合,整體產出價格出現可觀降幅,為20個月來最顯著。服務業界對未來12個月的經營信心較10月份(調查歷史最低記錄)僅略有回升,許多受訪企業對嚴峻的經濟前景表示擔憂。
財新智庫首席經濟學家何帆分析11月財新中國PMI終值數據時表示,11月財新中國制造業PMI為48.6,較10月份48.3的水平增長0.3,繼續保持回升態勢。11月財新中國服務業PMI為51.2,較10月52.0的水平下降0.8,但仍保持在50榮枯線以上,并已連續121個月保持在榮枯線以上的水平。11月財新中國綜合產出指數錄得50.5,較9月49.9的水平增加0.6,在連續3個月低于50榮枯線之后,再次回到榮枯線以上。
10月份多項宏觀經濟指標穩中向好,中國經濟企穩態勢不變。一是消費數據穩中有升。二是財政繼續發力。三是資本外流壓力有所減緩。但是,總體價格水平仍然在低位徘徊,應重點警惕通縮風險。
未來一段時期,最值得關注的外部風險是美聯儲可能會在12月份選擇加息。從目前來看,美國選擇加息的依據越來越充分。 從整體來看,中國經濟未來面臨的機遇大于挑戰。近期,中央提出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當前,中國面臨復雜的結構性問題,亟需用新的思路和新的措施加以應對。未來,中國政府應借鑒成熟經濟體的經驗,從供給側入手,減少政府干預,激發市場活力,進一步釋放改革紅利,保證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順利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