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國醫》近日正式舉辦開機儀式,而它的投資額則高達3000萬元,與此同時,該紀錄片目前已經在線上平臺開啟了籌款額為10萬元的眾籌項目。那么,眾籌是否能成為紀錄片打破難以收回成本這一現狀的利器呢?
盡管紀錄片近年來的發展正逐漸轉好,但受眾范圍小、難以收回成本仍是現階段必須面對的現實。而在這種情況下,《千年國醫》近日正式舉辦開機儀式,而它的投資額則高達3000萬元,與此同時,該紀錄片目前已經在線上平臺開啟了籌款額為10萬元的眾籌項目。那么,眾籌是否能成為紀錄片打破難以收回成本這一現狀的利器呢?
3000萬元破國內投資紀錄
紀錄片《千年國醫》共分為十集,以中醫為主題,對中醫進行全方位梳理,每集通過不同主題的內容呈現中醫傳奇故事,展現中醫傳承精神,同時未來還將有第二季《中西醫之爭》、第三季《萬物皆為藥》、第四季《中醫在海外》、第五季《民族醫藥》。與以往紀錄片投資大多在百萬元級別不同的是,《千年國醫》的投資總額達3000萬元,平均每集投資近300萬元,成為目前國產紀錄片中投資金額最高的作品,而此前獲得觀眾好評的《舌尖上的中國2》,投資也只在1000萬元左右。據《千年國醫》的投資方萬象柒加壹基金介紹,3000萬元的投資主要會用于拍攝和制作,此外還會有部分資金用于紀錄片宣傳推廣以及眾籌項目。
根據京東眾籌平臺上的資料顯示,《千年國醫》的眾籌項目于11月30日正式上線,眾籌金額為10萬元,可選擇五個類別,項目成功后支持者根據支持金額的不同分別獲得紀錄片《千年國醫》DVD、導演版DVD等。截至北京商報記者發稿時,該眾籌項目已經獲得114名支持者,并籌集到11346元。
“之所以采用眾籌,一方面是因為眾籌是時下較熱的話題之一,通過眾籌作為切入口能進一步宣傳《千年國醫》。此外眾籌能讓大眾近距離接觸中醫并深入了解,而DVD產品中的素材也能讓中醫文化得以宣傳開來”,萬象柒加壹基金相關負責人表示。
眾籌提升知名度但效果有限
目前,影視作品已經成為眾籌項目中重要的一部分,從拍攝制作環節到衍生品,均融入眾籌元素。眾籌不僅能夠為影視作品帶來資金上的支持,更能帶來具有一定黏度的粉絲,提高作品的知名度。
紀錄片因受眾范圍較小,相較其他熱門類型的影視作品難以獲得資金上的支持,眾籌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這一難題。中國電影家協會秘書長饒曙光表示,近年來紀錄片的發展已經有破冰趨勢,眾籌能在作品正式推向市場前就進行信息的推廣、宣傳,同時還能讓人們參與到紀錄片的制作過程中,調動人們的積極性。
但中國教育電視臺中線紀錄片中心主任助理陳欽表示,“眾籌只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而不能雪中送炭,無法改變紀錄片的大局”。
紀錄片投資風險仍不容忽視
紀錄片的發展歷史并不短,但隨著《舌尖上的中國》系列紀錄片在熒屏熱播才使得各路資本愈發關注該領域并向其注入資金。陳欽表示,2007年時國內紀錄片能得到100元/分鐘就已經是一個很好的成績,而如今1000元/分鐘已不是一件新鮮事,整體銷售額大概增長4倍。盡管紀錄片市場得到發展,但紀錄片的收益渠道仍未探索出一個較為完善的模式,除了版權方面的收入外,衍生品方面仍無法獲得更多收益,圖書方面能銷售1萬冊就已成為暢銷書,而廣告領域也很少有成功的案例。
從目前情況看,紀錄片如何收回成本是需要突破的障礙,這也導致紀錄片的投資風險仍不容忽視。為了推動紀錄片的發展,政府層面也制定相關政策對電視臺播出紀錄片的時間進行要求,但在業內看來,電視臺在執行層面存在不少水分,且無法監督紀錄片的實際播出情況。對此,陳欽建議,在電視臺播出紀錄片方面應進行更為詳細的規定,比如要求在固定時間段里播出紀錄片節目,既能保證紀錄片能有播放渠道,同時也能監控紀錄片的播出實情,幫助紀錄片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