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摸底公募基金子公司配資業務。
證監會摸底公募基金子公司配資業務。
記者了解到,近日證監局向基金管理公司及子公司下發了相關通知,進一步甄別、確認涉嫌配資的偏股型私募資管產品。
有業內人士告訴早報記者,該文件主要針對基金子公司的通道業務:“和信托以及券商資管類似,都是結構化產品的通道業務。”
可見的是,在查完信托及券商為通道的結構化配資產品之后,證監會此次摸底公募子公司的配資業務,這被業內視為證監會清理場外配資的收尾。
此前,中國基金業協會已對證券期貨經營機構涉嫌配資的私募資管產品進行了初步統計,現在進行的是后續核實確認工作。
需要統計核實的私募資管產品范圍包括:一、資管產品賬戶下設子賬戶、分賬戶、虛擬賬戶。二、傘形資管產品不同的子傘委托人(或關聯方)分別實施投資決策,共用同一資管產品證券賬戶。三、同時符合以下特征的資管產品:一是優先級委托人享受固定收益;二是劣后級委托人以投資顧問等形式直接執行投資指令;三是投資股票市場。
根據要求,基金公司需在12月4日前,將核實文件報送證監局。如發現存在漏報、瞞報、錯報的,證監局將依法對相關公司及高級管理人員采取行政監管措施。
有基金公司內部人士說,該類產品基本上是等于借通道的配資型產品:“借基金公司的通道,搞了一堆配資的賬戶,下單、投資決策權都是劣后級的委托人。”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證監會場外配資的清理主要放在券商和信托身上。
7月12日,證監會下發《關于清理整頓違法從事證券業務活動的意見》,原則上要求在9月30日前完成對場外配資的清理整頓工作,個別存量較大的公司不得晚于10月底前完成。
11月6日,證監會宣布,券商場外配資清理基本完成,不過,目前場外配資活動也出現了變換花樣與手法的情形:“如利用一人多戶、線上轉線下、接到私募基金專戶等方式從事股票配資活動。”
11月27日,證監會再度強調,要持續關注利用“一人多戶”、線上轉線下等新型場外配資及其風險,堅決清理私募資管產品中下設子賬戶、分賬戶、虛擬賬戶等情形。
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公募類配資業務規模相對比較小,放到最后清查影響也相對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