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日舉辦的第十一屆中國電子銀行年會上,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劉俏表示,過多低效的中間環節使得上半年我國金融對GDP貢獻率已經超過9.5%。
在昨日舉辦的第十一屆中國電子銀行年會上,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劉俏表示,過多低效的中間環節使得上半年我國金融對GDP貢獻率已經超過9.5%。
劉俏表示,在上半年股市比較瘋狂的情況下,金融對GDP貢獻超過9.5%,相當于10元GDP里面有1元是金融系統創造的。對這一數據有正反兩種看法,正面看法是金融行業未來大有可為,對經濟做出很大貢獻;反面看法則是中間環節過多,層層收費拉高了金融對GDP的貢獻率,最終1元儲蓄變為投資時,已有很多金融投資附加值含在里面,不利于企業更好的發展和投資。
事實上,金融中介效率低、結構不合理、覆蓋面窄已是目前我國金融體系面臨的核心問題。劉俏表示,如果到2030年,中國金融體系能夠對GDP的貢獻從9%降下來,把中間環節打掉,便能使金融更有活力,以及更好地支撐實體經濟。具體而言,金融行業對GDP的貢獻要靠實際的金融資產規模增長,而不是靠收費來成長,要把中間成本壓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