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經濟工作專家座談會,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即將召開的重要時間節點,李克強再次點題供需兩端發力,推進結構性改革,促進經濟長期平穩健康發展。
12月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經濟工作專家座談會,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即將召開的重要時間節點,李克強再次點題供需兩端發力,推進結構性改革,促進經濟長期平穩健康發展。
李克強說,明年要實現“十三五”良好開局,必須繼續從供需兩端加大結構性改革力度,以創新供給帶動需求擴展,以擴大有效需求倒逼供給升級,實現穩增長和調結構互為支撐、互促共進。
這已是上個月財經工作會議后,中央領導層第五次提及供給需求兩端改革。11月1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指出,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此后,“供需側改革”在各種重要場合密集出現。其中包括上月11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培育形成新供給新動力擴大內需”;17日,李克強在“十三五”規劃綱要編制工作會議上要求,在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發力促進產業邁向中高端;第二天習近平在APEC會議上再提“供給側改革”。
雖然此前未被明確提出,但從供給側入手的結構性改革思路端倪已現。中央財辦主任、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劉鶴10月到廣東考察時強調,要大力推進市場取向的改革,更加重視供給側調整,加快淘汰僵尸企業,有效化解過剩產能。在昨日的經濟座談會上,李克強再次強調了加快落后產能淘汰和“僵尸企業”退出,促進企業效益和資源配置效率回升。
2015年經濟增速下滑,地方財政收支并不樂觀;從微觀上看,傳統工業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堪憂轉型壓力倍增;以房地產為代表的實體去庫存化面臨嚴峻挑戰。好在經濟發展的新動能效力不斷顯現,“互聯網+”下的新業態迅速成長,創新創業大潮帶來諸多積極變化,總理勾勒的新經濟圖景雛形初顯。
在本年度國民經濟沖刺的最后階段,改革的宏觀思路愈發明晰。由以前的需求管理、短期刺激更多地轉變為供給、需求“兩手抓”,甚至將把更多筆墨用于供給側管理。
正如李克強在昨日座談會上明確指出:在供給方面,繼續運用好結構性減稅等手段;在需求方面,要以更優品質的產品、更加豐富的新業態、更便利的服務,支持信息、綠色、旅游等領域新消費發展,在消費升級中釋放需求潛力。
好的改革思路若要變成現實,離不開政策落地的改革“實招”。盡管市場經濟體系已經基本確立,但行政部門或其他強勢機構通過人為制造“供給短缺”,從中獲取超出正常水平的稀缺性溢價的現象仍普遍存在于經濟生活與百姓利益相關的諸多領域。
比如眼下正在推進的出租車改革、醫療、教育等,上述領域中普遍存在供給抑制造成了打車難、入學難、看病貴等一系列社會問題。民間資本能否順利進入并參與公平、透明的市場競爭,直接關乎高效率供給的增加,供給側的改革期待能否順利完成考驗著政府的決心和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