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麥郎與日清分道揚鑣 日清單飛自立門戶】道不同不相為謀,日清控股在與今麥郎合作10年后分道揚鑣。11月26日,國內方便面龍頭企業今麥郎決定通過股權回購的方式,與日清解除合作,此前日清為了擴大在中國的業務與今麥郎集團展開合作,難道是現如今今麥郎不具備投資價值了?
道不同不相為謀,日清控股在與今麥郎合作10年后分道揚鑣。11月26日,國內方便面龍頭企業今麥郎決定通過股權回購的方式,與日清解除合作,此前日清為了擴大在中國的業務與今麥郎集團展開合作,難道是現如今今麥郎不具備投資價值了?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向健軍認為,日清與今麥郎分手從而在中國獨立發展主要是為了擺脫今麥郎定位低端的品牌形象,集中精力發展高端方便面市場。目前國內的低端方便面市場已經趨于飽和,且市場競爭格局基本穩定,未來增長空間不大,方便面日后的主要增長動力來自于中高端市場,定位低端的今麥郎投資價值已經削弱。
日清單飛自立門戶
日清食品控股11月26日宣布將退出在中國的方便面合資業務。其在合資企業的持股將出售給合作伙伴今麥郎,出售額約為86億日元。日清方面對外表示今后將專注于以具有優勢的香港和上海等大城市為中心、利用自主銷售網擴大市場份額的戰略。
《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到,日清將出售的是與今麥郎集團共同出資的今麥郎日清食品有限公司、今麥郎食品有限公司、河北今麥郎紙品有限公司。回購前,日清股權約為14%~15%。此次回購完成后,日清將完全退出今麥郎系。
記者向日清市場部相關負責人求證,但截至發稿前并未得到回復。今麥郎方面則回應本報記者稱,今麥郎和日清分手,是因為雙方在合作均取得雙方預期成果的基礎上,都希望有更大的發展,各自獨立推廣品牌發展事業。“回購股份是今麥郎發展到現階段的自然選擇,不會對今麥郎運營造成任何資金緊張。”
12月1日,今麥郎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此次停止與日清的合作還考慮到今麥郎作為民族品牌希望獨立發展,單獨發展對于今麥郎今后的發展有好處,作為民族品牌還是有國貨情結,國人對日本品牌還是不太感冒,停止合作也出于這方面的因素考慮。
日清2004年宣布在中國開展合資業務,彼時日清食品株式會社對今麥郎完成5.439億元的投資后,又進行了多輪跟進投資。公開數據顯示,到2012年,日清對今麥郎的持股比例已經達到了33.4%,由此今麥郎的公司名稱也成為“今麥郎日清食品有限公司”。
在外界看來,今麥郎通過與日清的合資,不僅引進了國際食品生產企業先進的管理經驗,更重要的是引入了世界領先的研發技術。早在2012年,今麥郎與日清瞄準中高端方便面市場,合作推出的新品“彈面館”粗面。不過,迄今為止“彈面館”仍只在少數一線市場超市能看見。
上述今麥郎內部人士稱,企業雙方的合作主要是從資金方面考慮,目前今麥郎資金需求并不需要靠日清支持,前期技術支持對今麥郎也不是特別理想,還是希望今后獨立發展。
記者獲悉,今后今麥郎會以中端產品作為基礎,往高端品類發展。今麥郎在2015年推出的一菜一面,把傳統的三個調料包全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凍干菜品——如雞蛋西紅柿等,就是市場高端產品的典型代表。
雙方發展戰略存分歧
今年以來,今麥郎一直在倡導“二次創業”,希望在前20年打下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擁抱資本市場,打造自主品牌,爭取行業更大影響力和話語權等都是必須要做的事。這些,要求我們重新梳理股權結構。”今麥郎方面回應記者表示。
不難發現,日清與今麥郎這些年的合作還是取得了一些成績,日清在香港和上海地區都占有較高的市場份額,今麥郎占中國方便面市場的份額也約為17%左右,是中國方便面四強之一。
對于退出合作,日清的理由是,今后將專注于以具有優勢的香港和上海等大城市為中心,利用自主銷售網絡擴大市場份額。
對此,向健軍分析認為,“隨著中國消費升級,方便面市場正逐漸高端化,康師傅、統一等傳統的方便面龍頭企業現都將高端化作為未來長期發展戰略,日清在高端市場上面臨的競爭壓力加大,分手是為了尋求更好地發展。”
“借助低價格在農村地區具有優勢的今麥郎與憑借高端路線在城市地區具有優勢的日清在戰略上存在明顯差異。”中國食品商務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表示,作為中國消費市場上最具普及性的快消產品方便面,過去兩年經歷了銷量下滑,日清與今麥郎分手后將在中國市場推廣高端品牌,與今麥郎主打低價格以及農村市場格格不入。
盡管今麥郎方面聲稱雙方“分手”與定位沒有關系,但“今野拉面”“一元王香辣牛肉面”等低價格產品一直以來是今麥郎的主打產品。日清產品一直立足一線城市,定位高端市場,而今麥郎則以低價在二三線城市謀求發展,雙方發展戰略的分歧顯然是日清單飛的關鍵。
在向健軍看來,對于今麥郎來說,與日清的分手不僅會削弱公司渠道經銷能力,品牌價值也會受到影響。今后今麥郎在低端方便面市場上則要面臨市場收縮、利潤率下降、競爭白熱化等方面的壓力。
“如今在沖擊高端市場的道路上,今麥郎面臨多方面的困難。這些困難主要包括品牌、資金和管理這三個方面。”向健軍認為,農村渠道出身,低端產品發家的今麥郎,雖然在“彈面”定位上清晰明了,但其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在高端市場還是難以與康師傅抗衡。
方便面高端市場競爭加劇
除了與今麥郎有合資公司以外,日清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末就已自建子公司,且目前擁有較為成熟的方便面品牌,旗下公司分別是廣東順德日清食品有限公司和上海日清食品有限公司,二者分別成立于1994年和1995年,兩家公司主要生產“合味道”“UFO飛碟炒面”“炒面大王”“出前一丁”等方便面品牌。
此次日清宣布退出合資業務時就表示,日清計劃2016年以后在中國投產兩家新工廠,進一步提高供貨能力,而日清今后將重點發展香港、上海等大城市市場,因此直面康師傅以及統一在“高端化”方便面市場的競爭已經不可避免。
走進一線城市的超市不難發現,如今5元以上的方便面已經占據半壁江山。眼下國內方便面市場增速放緩,不斷加劇的市場競爭導致企業毛利率降低,而高端市場的售價更高,企業能夠借此提高利潤空間。尤其是消費水平的提高推動了方便面需求的高端化,企業也正好看到了消費者的這種需求。
有數據顯示,從品牌集中度來看,僅康師傅和統一兩個品牌就占據了整個市場份額的65%,日清要從這兩大巨頭手中搶占市場份額著實不易。當前在國內高端方便面市場上,日清不僅面臨康師傅、統一等傳統巨頭的競爭壓力,還會面對農心等新興品牌的沖擊。
不可忽視的是,方便面“垃圾食品”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目前各家企業都在推出高端產品,可能對于改善企業盈利確實能起到不小的作用,但是很難扭轉市場的整體頹勢。畢竟方便面的不健康印象沒有大的改善,現在民眾的價格敏感度在降低,方便面的可替代性也在不斷增強。
“日清獨立推廣高端品牌不僅要獨自面對高端市場上激烈的競爭,在短時間內品牌的渠道資源、銷售團隊、市場覆蓋率等方面都會受到影響。”向健軍指出,日清在中國發展多年,在中國消費者心目中已經有了一定的市場認知度,在其主要銷售區域市場份額占比較高,這降低了日清在中國市場獨立發展的難度,但與康師傅、統一等品牌相比,日清在市場覆蓋率、產品線豐富程度上仍存在較高差距,因此日清未來在中國獨立發展尚存在諸多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