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山車市場牛基:10只基金規模增加超30億】凈值漲幅前10基金賺錢手法分三類:逐段累計收益型、賺夠后及時收手型、猛賺不怕賠錢型,投資人選擇時應清楚自己的喜好。(投資者報)
急漲快跌的過山車市場中,公募的主動股基近六成產品跑贏同期大盤,盈利豐厚品種較多,專業投資能力凸顯
凈值漲幅前10基金賺錢手法分三類:逐段累計收益型、賺夠后及時收手型、猛賺不怕賠錢型,投資人選擇時應清楚自己的喜好
從跑贏大盤絕對值上看,華泰柏瑞價值增長表現突出;從跑贏大盤基金數量看,匯添富、上投摩根等公司旗下產品居多,但從在過山車行情中的表現看,怎樣減小回撤是它們需要研究的問題
交銀施羅德依靠控制油門取勝,旗下產品把控倉位較好,歷經市場考驗,收益照樣不差,超越業績基準較多
在主動股基整體規模縮水之際,真正盈利能力強的基金仍然保持凈申購。從去年9月到今年9月,有193只基金規模增加
被賦予“改革牛”期盼的這輪上漲,最后以快速暴跌結束。類似于過山車的走勢,讓散戶投資者損失慘重。而作為專業機構投資者的公募基金,特別是主動操作的股票方向基金(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以下稱“主動股基”),從行情啟動到現在,卻有著較佳的凈值增長率,專業投資能力凸顯。
從2014年7月18日至今年11月20日(以下稱“統計區間”),滬深300指數上漲74.98%,《投資者報》數據研究部統計此前成立的主動股基,有超過六成合計390只基金跑贏同期大盤。其中,以華泰柏瑞價值增長為代表的龍頭基金,凈值增長接近兩倍。
若論跑贏滬深300指數的基金數量,匯添富旗下產品居于前列。
除了跑贏大盤,還要戰勝自己,即跑贏自己定下的業績比較基準,交銀施羅德旗下13只主動股基,同期跑贏業績基準平均值達51.78個百分點,在這方面表現較好。凈值增長、跑贏大盤、跑贏業績基準固然可喜,投資人的認可、規模增長也是重要目標,以富國低碳環保為首的基金,實現了凈值增長、規模增長雙豐收。
華泰柏瑞價值增長領跑
急漲之后,快速下跌是本輪行情的特點。當中小投資者意識到市場熱絡、準備好資金進場時,指數已經快速攀上高峰,旋即迎來斷崖式下跌。而基金經理每天征戰于市場中,對行情把握超越中小投資者,投資公募基金的優勢開始顯示出來。納入統計的653只基金,統計區間內全部盈利,其中169只凈值翻倍,11只超過1.5倍。特別是凈值漲幅前10基金(見表1:凈值漲幅前10基金),各有盈利絕招,大體來說可以分為以下三種:
第一種是以凈值增長197.97%的冠軍華泰柏瑞價值增長為代表,此類基金在行情上漲、回撤、反彈階段均處于第一梯隊,累計下來,跑在前面。
華泰柏瑞價值增長誕生于2008年7月,其后迎來了長達6年的震蕩市。在本次專題的統計區間內,如果按照2014年7月18日至當年年底,今年年初到行情頂點的6月12日,6月12日到8月26日的暴跌階段,8月26日到統計結束劃分為四個時間段,華泰柏瑞價值增長在上漲行情中不是階段冠軍,但絕對是領先的第一梯隊,行情暴跌階段,凈值回撤又小于大盤,小于同類,幾個回合的拉鋸戰后,累計收益脫穎而出,奪得頭籌。
第二種是以亞軍長盛電子信息主題、位列第五名的新華行業輪換配置A為代表,在行情上漲階段狠踩油門,下跌時控制好剎車,雖然大盤玩了過山車,基金凈值卻在這樣的市場中漲高,其控制風險能力強,回撤幅度小。
能賺錢,少賠錢,就要在市場調整中及時降低倉位,做到極致的是新華行業輪換配置A。行情自6月12日開始下跌,在6月23日前后,每天跌幅均在3%附近,此時,新華行業輪換配置A凈值波動與大盤走勢明顯背離,凈值維持不變,只有空倉才能如此。果然,從公布的報表顯示,6月30日時,其股票倉位只有0.78%。而在季度初,倉位還高達96.78%。其后,從7月13日到月底,此基金凈值紋絲不動,可能僅有的一點倉位也賣光了。
所以,從6月12日至8月26日的暴跌階段,該基金凈值回撤只有0.53%,既保住了前面的成果,也為后來參與反彈行情奠定了基礎。相比于同類基金,由于避開了近30%左右的回撤,新華行業輪換配置A在前10中位列第5名。同樣操作的還有長盛電子信息主題、益民服務領先,6月30日時股票倉位分別是0.88%、5.44%,股災期間回撤都低于1%。
牛市中瘋狂開足馬力賺錢的易方達新興成長、華寶興業服務優選是第三類,上漲階段賺得足夠多,留出下跌市場中的越冬儲備。
易方達新興成長是前10基金中狠踩油門的角色。2014年行情中,表現還處于墊底位置,2015年初開始猛烈加速,到6月12日,從行情啟動開始算,凈值增長已經達281.61%,不到1年的時間內漲幅接近3倍,簡直成為A股市場的神話。達到這一水平的基金還有華寶興業服務優選,同期凈值增長也達276.73%,如果沒有后續市場的調整,這兩只基金將會以一騎絕塵的優勢保持領先。
歷史不能假設,在股市調整中,兩只基金都沒有減倉,凈值遭遇了較大損失。如果是在6月12日申購的投資人,到8月26日,將遭受50%以上的虧損。他們能夠位列前10,只是由于之前積累實在是太過豐厚,累計收益能沖在前列。這些基金的管理人有必要反思自己的操作,減少基金凈值的過山車現象。
跑贏大盤比例匯添富等居前
基金經理個人能力突出,能夠讓單只基金業績領先,一家公司內,多數基金能夠跑贏大盤,則是投資平臺的綜合實力突出。
在基金公司旗下產品超過10只基金的公司中,以跑贏大盤比例對比(見表2:旗下產品跑贏大盤基金占比前10公司),銀河最為突出,旗下共11只產品,全部跑贏大盤。匯添富共12只產品,其中11只跑贏大盤,且均是高幅度勝出。上投摩根旗下16只產品,14只勝出。
作為產品眾多的公司,匯添富和上投摩根兩家能如此大比例跑贏,特點鮮明。
匯添富旗下跑贏大盤產品占比位列第二。本輪行情中,醫藥行業股票疲軟,相關行業基金受拖累,匯添富醫藥保健就是其一,除了這只基金,匯添富旗下產品均大幅跑贏大盤,更有8只盈利翻倍。旗下盈利最多基金是匯添富民營活力、成長焦點、社會責任,分別盈利143.93%、128.40%、126.94%。
最重要的是,公司還是獲得收益規模雙豐收為數不多的公司之一。由于今年6月份的股災對基金持有人傷害較大,各公司旗下主動股基贖回較多,匯添富卻是鳳毛麟角份額規模實現凈申購的公司之一,這說明了投資人的認同感。旗下共有7只凈申購,其中匯添富民營活力2014年三季度份額只有23.62億份,一年之后的現在,份額達58.92億份;匯添富社會責任從9.28億份增加到25.39億份。兩基金份額擴大了一倍有余,為總份額保持平穩增加貢獻最大。
上投摩根則是產品多、跑贏大盤產品也多的公司。旗下16只產品,14只跑贏大盤,其中有5只產品凈值漲幅超過1倍。公司旗下基金的操作風格類似于前文所講的易方達新興成長。從行情啟動時到6月12日之前,旗下所有產品已經實現凈值翻倍,更有3只收益超過兩倍,在6月的股災中沒有及時減倉,卻有11只產品倉位增加,導致凈值明顯回撤,沒有產品業績最終進入前10名。能夠跑贏大盤,源于之前家大業大,積累了足夠厚的安全墊,糟蹋點沒啥。今年四季度大盤反彈時,凈值有所回暖,才力保絕大多數產品跑贏大盤。
交銀施羅德跑贏業績基準較多
看能否跑贏大盤,只是對基金收益進行研究的一個方面,除此之外,還要和其自己制定的業績比較基準對比。
統計區間內,把超越業績基準作為超額收益,旗下基金獲得超額收益前10公司中(見表3:各公司跑贏業績基準平均值前10),交銀施羅德最顯眼。
交銀施羅德旗下基金跑贏業績基準平均值達49.25%,獲得此成績,固然有收益好的原因,公司12只主動股基,在全部排名中,前10有1只、前20有兩只、前100名有4只。也與其業績基準制定關系密切,旗下主動股基中,業績基準與股票指數直接掛鉤系數較低,最高值是“滬深300指數×75%”,最低者只有“滬深300指數×60%”,而其他公司,業績比較基準是“滬深300指數×85%”者占多數。
不要小看其中的差距,這直接決定了基金持股操作時股票上限。交銀主題優選位列本輪行情前10基金第9名,但其股票倉位限制是30%~80%,前10其他基金多是0%~95%。這就意味著,在瘋狂的牛市中,其他基金可以將倉位加到95%,交銀主題優選只能是80%。
實際情況確實如此,此基金在2014年9月倉位接近80%,今年年初及一季度末,倉位分別是55.78%、62.91%。前10中的另外9只,這兩個季度倉位平均值都到達90%以上。倉位高低其實就是基金運作中風險的高低,此基金倉位上限不高,在運作中所承擔的風險也低于其他同樣領先的前10基金。這一優勢在今年的股災中凸顯,此基金雖然沒能像新華行業輪換配置A和長盛電子信息主題精準逃頂,但凈值回撤也遠低于那些倉位95%的基金。
交銀優勢行業是公司旗下另一只領先基金,同期收益143.61%,也在前20名中,此基金倉位控制區間同樣是30%~80%。
這種風險控制在本輪行情中顯得尤為重要。假如兩只基金獲取同樣的盈利,前者50%倉位,后者2倍融資杠桿,前者風險只有后者1/4。牛市中,兩者收益相同,風險高低不明顯。一旦市場調整,比如市場跌50%,風險立刻顯露無遺,前者只虧損25%,后者爆倉致使血本無歸。
交銀施羅德依靠控制油門取勝,而華商位居前列則和一位基金經理關系密切。
華商基金位列跑贏業績基準第二名,旗下13只產品平均跑贏業績基準48.72%。2007年大牛市中,華商風光無限,其后的大熊市、調整市,華商激進的操作風格對投資人傷害較大。本輪市場中,華商旗下13只主動股基全部跑贏同期業績基準。全部主動股基前50名中,有4只是華商產品,在所有公司中出現最多。
這4只產品分別是華商價值精選、華商紅利優選、華商創新成長、華商盛世成長。奇特的是,這四只基金中,三只與旗下基金經理劉宏有關,其中兩只是劉宏獨自管理,一只是其參與其中。這是一位在華商工作7年,由華商自己培養的基金經理,個人投資管理能力不容小覷。但過度依靠一人能力,風險也蘊含其中。
10只基金規模增加超30億元
本輪行情中,主動股基雖為投資人賺得收益,但在后期尤其是遭遇股災后,投資人風險偏好逐漸轉移到低風險產品中,主動股基整體規模縮水。在此大背景下,真正盈利能力強的基金仍凈申購。
從去年9月到今年9月,全部653只基金中,有193只占比三成的基金規模增加,而規模增加的前10基金中(見表4:規模增加前10基金),規模增加都超過了30億元。機構投資者對這10只基金的持有量,2015年初合計為42.75億份,到2015年中期,持有份額猛增到293.4億份,增加近7倍,機構投資者看重這些基金的盈利能力,并沒有在股災中釜底抽薪,大額贖回。
凈值增長是規模增長最好的推動力,規模增加前10基金中,其中5只凈值漲幅1倍以上,有7只跑贏同期大盤。富國低碳環保,同期凈值增長162.29%,沖進了凈值增長前10,同時也是規模增加最多的基金,增加了71.78億元,從期初只有3.3億元的小基金,一躍成為75億元的大基金。
廣發行業領先凈值增長132.55%,同期基金規模從12.97億元增加到44.72億元,機構投資者是其中規模擴大的重要貢獻者,年初持有3.79億份,到中期持有8.08億份,幾乎翻倍。同樣翻倍的還有中郵戰略新興產業,這只前兩年的冠軍基金,本輪行情雖未沖到前10,但收益仍居于前列,機構持有份額從2.28億份增加到5.44億份,基金規模達57.37億元,終于脫離了小基金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