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抗式下跌未結束 調整期亦是布局期】建議投資者本著價格比時間重要的原則,對于一些已深入研究且風險收益匹配度較好的標的,利用短期調整而懷著憐憫的心買入,為跨年度行情布局,以待明年春季收獲。
——短期調整尚未結束,市場按照抵抗式下跌演繹。
在12月月度策略中,我們提出了中短期行情的兩種情形假設及應對策略。情形一:上周初因為加入SDR等利好,場外資金抄底而出現反抽,但持續性存疑,因為深秋以來獲利盤壓力大、投資者倉位重,則此次調整將是抵抗式下跌,周線級別。情形二:無反抽、繼續快速殺跌至9-10月份的成交密集區域、則調整一步到位。回過頭來看,市場先生選擇了情形一,因此調整從時間和空間上都還不夠充分。但我們同時也指出,投資者更應當以積極的心態來看待12月初的調整,在錢多、經濟弱、政府積極利用資本市場為轉型服務的確定性前提下,行情的系統性風險不大,故仍應保持底限思維。因此,我們更建議投資者本著價格比時間重要的原則,對于一些已深入研究且風險收益匹配度較好的標的,利用短期調整而懷著憐憫的心買入,為跨年度行情布局,以待明年春季收獲。
——行情轉機最快可能出現在12月中下旬,慢則等到明年元旦之后。
美國加息靴子落地。美國11月非農就業人口增長21.1萬人,好于預期的增長20.0萬人,前值則上修為增長29.8萬人,這意味著本月15-16日美聯儲加息已沒有懸念,按照歷史經驗,首次加息預期的兌現往往是美元階段性高點和新興市場匯率和股市反彈起點。
12月中旬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出臺的政策超預期,提升市場風險偏好。改革加力、有破有立,是影響明年A股行情節奏和結構的最大變數,尤其是以供給側改革等為代表的破舊立新方面的突破。“破舊”以提高效率,“立新”孕育新希望。一方面,加速存量出清、將資源要素從產能過剩、需求增長放緩的產業釋放出來;另一方面,關鍵是加快培育新的增長動力,引導資源要素流向新消費,增加新供給。而現階段尚未進入“破舊”去產能的實質性階段,并不會引發風險溢價的上升,甚至因為預期供求關系的邊際改善成為周期股反彈的催化劑,而“立新”政策本身有助于提升風險偏好,因此政策對市場影響偏正面。
中性假設下,行情的轉機可能要等到歲末年初資金做賬回表擾動結束之后。
經歷年末的休整,明年一季度行情更值得看好。驅動因素包括:(1)經濟刺激政策繼續,財政加力,疊加降息降準。(2)改革的預期和輿論較強,有助于提升風險偏好。(3)博弈角度,業績真空期,重要股東重獲“減持”自由而有意愿做大市值;IPO重啟,“炒新”熱情持續升溫。(4)從投資者倉位來看,目前絕對收益投資者的倉位不高,仍有提升的潛力。
投資策略:立足風險收益比,耐心審慎布局明年投資機會
基于我們對明年一季度相對樂觀的判斷,行情調整期是耐心審慎地為明年布局優質成長型標的窗口期,建議投資者圍繞興業年度策略《打好殲滅戰》中,基于“立新+破舊”思路,優選的四大投資領域,耐心審慎布局。
科技股——深入發掘成長股“新藍籌”,尋找更新、更炫的機會,TMT依然是重點領域,比如人工智能、VR、互聯網新應用,至少1季度有望保持熱度。
現代服務業——立足人口結構轉變,迎接消費升級新時代,看好傳媒、醫療保健、教育、體育、旅游、文化等。
“新股”相關機會——新股、次新股;高股息率股票的配置價值;中概股回歸及海外并購等。
政策主導型機會——有立、有改、有破,新投資(13.5規劃、海綿城市、智慧城市、新能源汽車等)+國企改革(并購重組)+周期股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