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認證中心日前發布的《2015中國電子銀行調查報告》顯示,用戶購買銀行理財產品主要參考4個信息:“預期年化收益率”、“風險等級”、“是否保本”、“產品投資期限”。其中,“預期年化收益率”占76%,投資者最關注的還是收益問題。
中國金融認證中心日前發布的《2015中國電子銀行調查報告》顯示,用戶購買銀行理財產品主要參考4個信息:“預期年化收益率”、“風險等級”、“是否保本”、“產品投資期限”。其中,“預期年化收益率”占76%,投資者最關注的還是收益問題。
報告顯示,年齡在26-40歲、大學學歷、中等收入的小白領及中層管理人群投資銀行理財產品意愿最高。2015年,用戶通過電子銀行渠道投資理財產品的比例為29%,近七成投資理財型電子銀行用戶會將收入的20%-50%用于金融投資。報告顯示,在儲蓄、銀行理財、股票、P2P、基金、互聯網基金、理財型保險 、貴金屬等主要的投資理財渠道中,投資理財型電子銀行用戶目前主要投資方向為銀行理財、儲蓄和股票,銀行理財則是其中最主要的投資方向。
從風險偏好看,投資理財型電子銀行用戶中,62%是保守型,34%屬于進取型,只有4%為激進型。從投資周期偏好看,近六成用戶偏好中期投資,23%的用戶偏好短期投資,偏好長期投資的用戶僅有17%,極少人偏好超短期投資。
網上銀行成為電子銀行客戶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首選渠道。報告顯示,電子銀行用戶購買銀行理財產品首選網上銀行的比例為63%,選擇銀行柜臺的比例為21%,而選擇手機銀行的比例僅為9%。報告顯示,電子銀行用戶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信息渠道主要來自網上銀行、官方網站和客戶經理推薦,外部媒介起到的作用很小。與線上信息相比,線下網點目前仍是電子銀行品牌認知的重要渠道,客戶更傾向于選擇在本地具有品牌知名度的電子銀行購買理財產品。
報告顯示,從2014年初至2015年10月,各類投資品種用戶投資比例有顯著增長趨勢的有股票、P2P;投資者比例呈現下降趨勢的有銀行理財產品、基金、互聯網基金、理財型保險、貴金屬等。
最新一期《交銀中國財富景氣指數報告》顯示,股票、基金、銀行理財產品和寶類理財產品持有率較高。其中,銀行理財產品本期持有率與上期持平于67%,但未來投資意愿下降4個百分點至39%。
海通證券于12月1日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仍有下行空間。認為未來三個月全市場3個月期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會下行至4.2%-4.4%的人數占比從上期調查時的48%上升至60%,認為會下行至4.2%以下的人數占比從27%下降至25%。同時,認為收益率會達到4.4%-4.6%的人數占比從20%減少到14%,認為收益率將是4.6%-4.8%的人數占比從2%降至0,認為收益率將達到4.8%以上的人數占比從2%下降至1%。11月末,全市場3個月期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為4.39%,較一個月前的4.59%大幅下降0.2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