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銀轉賬正逐漸進入“免費時代”。繼招商銀行 、寧波銀行等銀行之后,近日先是中信銀行宣布12月1日起個人網銀境內轉賬全免費,接著浙商銀行也表示自12月5日起個人客戶結算電子渠道全免費。
網銀轉賬正逐漸進入“免費時代”。繼招商銀行 、寧波銀行等銀行之后,近日先是中信銀行宣布12月1日起個人網銀境內轉賬全免費,接著浙商銀行也表示自12月5日起個人客戶結算電子渠道全免費。
對此,多位業內人士分析指出,面對互聯網金融的沖擊以及互聯網時代用戶交易模式和交易行為正發生的巨大變化,銀行宣布網銀轉賬免費可以把更多客戶引流到線上渠道,同時也可為銀行贏得更多客戶,未來或有更多銀行加入進來。
與此同時,記者注意到,部分第三方支付平臺則開始向用戶收取轉賬交易費用。
“免費”銀行持續擴容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以及年輕人對網上支付依賴的加深,銀行業正開啟網銀轉賬“免費時代”。
進入12月,中信銀行也宣布正式推出個人網銀境內轉賬全免費惠民服務,所有該行客戶通過個人網銀辦理境內轉賬業務,包括異地和跨行轉賬均可享受“0”手續費的優惠。
近日,浙商銀行行長劉曉春也宣布,自12月5日起,該行個人客戶在該行網上銀行、手機銀行、自助轉賬機、ATM等所有電子渠道都將享受跨行轉賬免費政策。
實際上,早在今年9月招商銀行、寧波銀行相繼宣布網上轉賬全免費時,不少業內人士就預期,除大行外,其他銀行可能會陸續跟進。現在看來,這一預期正穩步實現。
第三方將回歸通道地位
不過,就在銀行宣布推出免費政策之時,部分第三方支付平臺卻進入了轉賬收費時代。
比如,從今年10月17日開始,微信支付逐步測試轉賬新規,即每人每月轉賬加面對面收款有2萬元免手續費額度,超出部分按照0.1%的標準收取支付方的手續費。而支付寶方面在網頁端支付寶轉賬早已收費,手機端目前依舊免費。
對此,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銀行業進入“免費時代”可能會對第三方支付產生影響,畢竟就銀行整體來說,用戶基數很大,而且從安全性上來說,多數人還是更信任銀行。此外,隨著用戶的增加,第三方支付平臺運營成本較高,加上央行收緊對第三方支付的監管,免費轉賬的蛋糕或將越來越小。通過限額和收取手續費的方式,第三方支付將回歸支付通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