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證券:進出口數據黯淡 未來改善曙光已現】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博士表示,進出口數據黯淡在于強美元,不過未來改善曙光已現。11月進出口數據公布,出口同比下降-6.8%,前值-6.9%,進口同比下降-8.7%,前值-18.8%。整體而言,盡管進出口同比均為負值,但是均好于10月份。(中國證券網)
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博士表示,進出口數據黯淡在于強美元,不過未來改善曙光已現。
11月進出口數據公布,出口同比下降-6.8%,前值-6.9%,進口同比下降-8.7%,前值-18.8%。整體而言,盡管進出口同比均為負值,但是均好于10月份。
從貿易類型上看,一般貿易回升幅度好于加工貿易。從國別上看,1-11月出口增速相比1-10月,對美國、歐盟、東盟下降,僅對日本的增速略有回升。從進口方面看,1-11月相比1-10月,鐵礦砂、煤、銅進口數量有所改善,而原油、鋼進口數量減少。
進口價格方面,幾乎所有大宗商品進口價格均進一步下降。
鄧海清認為,今年以來中國出口同比臺階式下降,與中國實際有效匯率偏高、低端制造業轉移等有關。反觀歐洲、日本則受益于其巨幅匯率貶值,出口顯著好轉。
隨著歐央行寬松力度低于市場預期、日本央行不認為應實施負存款利率,市場對美國和歐洲、日本的貨幣政策分化預期可能邊際收斂,美元強勢周期可能結束。
在人民幣盯住美元的情況下,實際有效匯率將相應回落,這對中國出口將產生長期利好。
從歷史經驗來看,除匯率因素外,中國出口增速滯后于美歐日經濟增長。2015年以來,美國經濟增速較為穩定,而歐洲、日本經濟回升趨勢顯著,中國出口回升是大勢所趨。
對于大宗商品價格,鄧海清認為美元強勢周期可能結束,大宗商品受貨幣因素影響可能出現反彈,進口商品價格亦將反彈,這對緩解PPI長期負增長、推高CPI將產生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