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消息,據香港經濟日報報道,金融發展局昨連發3份報告,建議加強香港資產管理業,金發局主席史美倫評論快將出爐的內地香港基金互認為兩地市場所期待,惟直言“魔鬼在細節”,實施時會難免遇上意料之外的難題:“不希望市場認為會好順利,好快會有很多(互認基金)。”
“無事是解決不了。”她補充,基金互認實施后兩地會持續研究如何改進,并指與亞太地區的基金護照(Fund Passport)合作,可以是基金互認推出后其中一個發展方向。
金發局最新3份報告,包括建議加強香港的零售基金分銷中心地位、設立私募基金使用有限責任合伙架構,及完善公司型開放式基金和離岸私募基金的稅務問題。首份報告集中提議增加基金分銷途徑及相關法規修訂,后兩份報告則增加基金公司在港營業的誘因。
史美倫指,香港稅務及監管制度等各方面都具競爭力,但金融服務業不進則退,所以期望報告可加強香港的競爭力。
“證監需整合指引打擊黑錢”
金發局報告指出,亞太區內多個市場都涌現網上基金分銷平臺或交易所分銷平臺,如南韓基金超市、澳洲開發的mFund,建議香港建立更多分銷途徑。但認為證監會有需要整合現有開戶規定和指引,甚至設立中央資料儲存庫,令業界更易處理網上等非親身開戶及打擊洗黑錢程序。
證監會和港交所近期先后表態,有意研究交易所基金分銷平臺,曾在兩家監管機構工作的金發局成員狄勤思認同有關概念。報告也指,港交所已有股票交收的基建及券商網絡,均有利其在基金分銷上擔當更重要角色,而且由交易所處理基金銷售,投資者可以更清晰比較基金收費和表現。
狄勤思表示,雖然目前基金分銷生意主要由銀行業主導,但開放予券商和網上平臺,可增加相關業務規模,且銀行業已有自身平臺和客戶,料建議可得銀行業支持。
倡寬免稅項吸引基金進駐
在設立私募基金使用有限責任合伙架構、完善公司型開放式基金與離岸私募基金稅務的報告中,金發局提出多項利得稅、印花稅寬免。史美倫表示,建議對香港財政影響有限,因有關類型的基金尚未進入香港,指相關建議可吸引更多基金來港,創造就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