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二手車市場上,已經云集了車唯網、人人車、瓜子二手車、卓杰行、平安好車、優優二手車、家家好車、好車無憂、優車誠品、車置寶、優信二手車等十多家二手車電商,這些電商平臺或是從事個人(c2c)二手車交易,或是商家與個人(b2c)二手車交易,二手車電商已經成為二手車市場的一個攪局者。
還記得在“好聲音鳥巢之夜”上,優信二手車斥3000萬巨資插播的廣告嗎?網友們還發現,無論是網絡視頻還是電梯廣告,幾乎處處都有二手車電商身影。今年以來,二手車電商忽然在廣告推廣上“獨占鰲頭”,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二手車市場上,已經云集了車唯網、人人車、瓜子二手車、卓杰行、平安好車、優優二手車、家家好車、好車無憂、優車誠品、車置寶、優信二手車等十多家二手車電商,這些電商平臺或是從事個人(c2c)二手車交易,或是商家與個人(b2c)二手車交易,二手車電商已經成為二手車市場的一個攪局者。
資本猛砸二手車電商
據悉,今年以來,已有多家二手車平臺獲得融資,資本大戰已經開啟。車易拍、優信拍、趕集網、人人車、好車無憂、車置寶等多個二手車電商交易平臺相繼獲得融資。“天天拍車”近日完成了共計7300萬美元的融資;“車貓”獲12億元B輪融資,BAT巨頭們也火速布局二手車市場:百度戰略投資優信二手車,騰訊領投人人車,阿里除了專門成立汽車事業部,還在“車貓網”身上實現了戰略布局。
如同滴滴、快的等專車平臺一樣,二手車電商們拿到融資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燒錢”搶市場。據悉,“優信拍”每拍賣出一輛車就不收取任何傭金,并補貼給4S店3000元。58趕集聯席CEO楊浩涌日前表示,旗下二手車網站,年底前要覆蓋到全國60個城市,未來一年將投入10億元用于市場擴張。
此外,有二手車電商,更與互聯網銀行推出所謂的“付一半”的二手車購車方案——假如你只有15萬元,卻看上了一輛價值30萬元的二手準新的寶馬,支付了15萬元并在兩年使用期限到了后,你可以選擇付完另一半錢;還可以選擇加錢換一輛更好的車再開兩年。
各方電商平臺集中發力
目前,國內二手車電商交易量最大的是來自B2B、C2B競拍模式,廣物汽貿旗下的車唯網是最早涉足二手車網上拍賣的電商。據車唯網總經理胡國軍介紹,車唯網的發展堪稱是趕上了一個好時機:新車市場步入了增長乏力期,而二手車領域卻是愈發活躍。談及二手車電商,胡國軍表示:“車唯網2010年前已開始探索二手車電商化,算是國內較早開展二手車在線拍賣業務的平臺,其他幾個大的二手車電商平臺都是在2011年后依靠風投資本開始快速發展。”
胡國軍認為,與傳統二手車商相比,二手車電商平臺有著明顯的價格交易優勢,交易鏈主要是:二手車擁有者—平臺—二手車購買者,中間免去了很多的流通環節,車唯網僅收取拍賣成交價一定比例(約3%)的傭金,因此通過電商平臺購買二手車價格有較大的優勢。目前,車唯網每天拍賣量在100多臺,成交率最高可達70%。交易額逐年增長,由2013年的1.8億元,到2014年增至5億元,今年(2015年)目標成交3萬-5萬臺,預計占華南二手車電商交易總量(十多萬臺)的30%以上,成交額超10億元。對此,胡國軍信心十足地直言:“這個目標還有提升的空間。”
網上交易量仍然偏低
雖然二手車電商看似紅紅火火,但當前的交易量還很小,據統計,2015年上半年全國共交易二手車461萬輛,其中二手車電商平臺整體交易規模為47.8萬輛,電商滲透率僅為10.37%。如果這47.8萬輛分攤到現有的電商平臺上,平均每個電商不到5萬臺。不過也要看到,相比2014年,今年二手車電商銷售額同比增長134%,成長速度非常驚人。
據“太E車”專家表示,“互聯網 ”并不是萬能的,傳統二手車消費信息不對稱、質量無保障、售后無服務等問題仍需要有針對性的化解。“無論二手車電商是以何種模式運營,最終要落實到位的是平臺的規范與透明,以實在的價格和優質的服務提高用戶黏性。”據了解,國內二手車電商平臺正在解決用戶的“痛點”,而推出檢測體系和標準也成為各大平臺的競爭核心。據優信二手車方面介紹,“目前我們全國的2000多位員工中,有70%都是來自于4S店或保險公司出險機構的檢測師,并分為‘資深’、‘高級’等不同的級別,在線下的二手車渠道對車輛進行全方位的檢測。”記者了解到,一些二手車電商對車輛的檢測項目達387項以上,還可以對用戶作出“無重大事故承諾”,還有一些提供了二手車的兩年4S店質保,以此來爭搶二手車市場。
廣東省汽車流通協會會長嚴斐分析認為:對于二手車網上拍賣平臺,二手車行業普遍采取觀望。“車源和車況是線上交易的硬傷。即便是從消費者處收車,再次轉賣依然要依托實體市場。這種模式如果沒有引導,很難做大。”不過,她也強調,外在的不利因素都無法阻止網上二手車平臺的崛起。
大問題
模式翻新也無法避開的大問題
車源“后勁不足”
不僅是二手車電商,國內整個二手車行業偏向賣方市場,供不應求,車源分布上明顯集中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另一個表現在車源碎片化上,信息壁壘導致二手車流通效率低下,以至多數經銷商采取“以銷定采”。
缺乏完整的“車況追蹤系統”
美國二手車交易市場比中國成熟,很大程度上是有成熟的“車況最終系統”,汽車生產、出廠、出售、行駛公里數、維修、養護等一系列數據系統都會記錄下來,如同銀行征信體系。目前國內欠缺類似的“車況最終系統”。
缺乏誠信
車主的駕駛習慣和養車習慣直接影響到出售車輛的狀況,為了讓出售車輛賣個好價錢,往往存在車主隱瞞或謊報車況。另一個常見現象在交易環節,黃牛將修復的事故車,編造車檢報告后出售給缺乏汽車專業知識的購車人。
限購
為從源頭上控制城市擁堵,目前汽車限購在北上廣深等八個一二線城市實施,限購和搖號控制新車增量用戶增長,但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原有用戶舊車置換需求。如此形成一二線城市二手車流向三四線城市消化,對側重本地交易的二手平臺不利,而三四線城市互聯滲透不高,直接影響到二手車電商初期進展。
限遷
據不完全統計,從2013年來各地限遷政策的擴大化,目前全國有300多個城市實行,占到93%的地級市數量。其中大部分城市規定,不符合“國4排放標準”的外地車,不得轉籍。以環保名義限制車輛的正常流轉,直接阻礙了國內二手車市場發育,同時業界取消限遷政策的呼聲愈來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