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大佬崔軍獨家回應:新華百貨股價波動“跟我沒關系”】針對新華百貨在復牌的第二交易日弱勢下跌,崔軍對記者獨家表示,“上市公司股價短期的波動跟我沒什么關系,我們目前嚴格按照證監會的要求進行‘爬行增持’;在監管的合規范圍內,我們將不排除未來 12 個月內繼續以”要約收購“等方式繼續增持新華百貨的股份。”
針對新華百貨在復牌的第二交易日弱勢下跌,崔軍對記者獨家表示,“上市公司股價短期的波動跟我沒什么關系,我們目前嚴格按照證監會的要求進行‘爬行增持’;在監管的合規范圍內,我們將不排除未來 12 個月內繼續以”要約收購“等方式繼續增持新華百貨的股份。”
近日,私募大佬崔軍掌舵的“寶銀系”與新貨百貨原控股股東之間的奪權大戰再次升級,自今年四月起截止至今,“寶銀系”在短短八個月內,七次強勢增持新華百貨,最終以持股32%的比例,成為新華百貨的第一大股東。“目前,新華百貨已經發布公告,我們目前已經新華百貨的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達32%”,崔軍對記者表示。
而針對新華百貨在復牌的第二交易日弱勢下跌,崔軍對記者獨家表示,“上市公司股價短期的波動跟我沒什么關系,我們目前嚴格按照證監會的要求進行‘爬行增持’;在監管的合規范圍內,我們將不排除未來 12 個月內繼續以”要約收購“等方式繼續增持新華百貨的股份。”
八個月內七次增持持股32%成新華百貨第一大股東
“目前,新華百貨已經發布公告,我們目前已經新華百貨的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達32%”,崔軍對記者獨家表示。事實是,自今年四月份起,“寶銀系”便蓄勢待發,高調舉牌新華百貨,在隨后短短的八個月內,6次累計增持新華百貨的股權比例高達30%,而就在近日,寶銀系再次增持新華百貨2%的股權,至此,新華百貨的第一大股東易主,“寶銀系”以32%的股權比例成為新華百貨的第一大股東。
寶銀創贏旗下基金增持歷史情況一覽表:
然而,復牌后的第二天,繼昨日的強勢漲停之后,新華百貨今日股價弱勢下跌2.79%,針對股價短期的波動,崔軍對記者表示,“上市公司股價短期的波動跟我沒什么關系”;而提到不斷舉牌的原因,崔軍對記者表示,“我們十分看好新華百貨的公司質地,希望將它打造成十分優秀的公司,在監管的合規范圍內,我們將不排除未來12個月內繼續以”要約收購“等方式繼續增持新華百貨的股份”。數據來源:浙商證券
對于崔軍反復強調的“爬行增持”,主要是針對股東自由收購的條例方面,《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規定,自由增持持股超過30%的,既可以選擇要約收購,也可以繼續適用“爬行條款”,每年增持不超過2%,直至達到50%以上,上述辦法還明確規定,持股30%以上的股東每年2%自由增持股份的鎖定期從12個月降至6個月。
對此,12月9日晚間,新華百貨就上海寶銀及其一致行動人近期增持公司股份一事發布風險提示。新華百貨對此表示,截止2015年12月9日,公司非社會公眾股的持股比例已達70.322%,上海寶銀如以要約方式收購新華百貨股份,根據《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第三章要約收購中關于要約收購最低比例不得低于上市公司已發行股份5%的規定,新華百貨將因上海寶銀的要約收購行為,導致公司非社會公眾股超過公司已發行股份的75%,公司將因符合《上海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中關于股權分布不具備上市條件的規定(社會公眾股東持有的股份連續二十個交易日低于公司總股本的 25%),而面臨退市風險。
新華百貨同時提醒,上海寶銀及其法定代表人崔軍因違反《證券法》已被證監會寧夏監管局行政處罰和罰款,其可能存在《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中由于重大違法或嚴重證券市場失信行為而不得收購上市公司的情形,公司對此提請市場各方予以重點關注。
“寶銀系”曾因信息披露問題遭監管層罰款
在“入主”新華百貨的過程中,盡管“寶銀系”一路表現強勢,大有志在必得之勢,但在整個控制權的爭奪過程中,實際進展并不順利,近期,上海寶銀及其掌舵者崔軍因信息披露違規收到證監會的罰單,為6月份一次發布在公司官網上的“豪言”付出代價。
資料顯示,新華百貨11月17日晚間公告稱,公司于近日收到公司第二大股東上海寶銀創贏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簡稱“上海寶銀”)郵件轉發的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寧夏監管局《行政處罰決定書》。因上海寶銀在非指定信披媒體發布公開信,涉及成立私募基金、收購保險公司、承諾資本公積轉增股本、收購基金網絡銷售平臺、改選董事會,不符合信息披露規定。證監會寧夏監管局對上海寶銀給予警告并處40萬元罰款;對崔軍給予警告并處10萬元罰款。
而針對此信息違規披露的原因,崔軍此前對新京報解釋為‘發布公開信實屬無奈之舉’。“因為當時上市公司對我們的提議不太理睬。我們才采取了當時那種激進策略。”事實上,對于舉牌新華百貨,寶銀系最初的設想是打造一家中國的“伯克希爾公司”,但在新華百貨10月8日召開的臨時股東大會上,新華百貨股東大會以2.33%的否決票,否決了設立“伯克希爾控股有限公司”的議案。
關于設立“伯克希爾控股有限公司”的議案等事件,寶銀系和新華百貨原控股股東之間“明爭暗斗”,早在今年8月份就已經暴露得十分明顯,今年8月18日新華百貨發布的一份公告中即顯示,信息披露義務人計劃與新華百貨共同出資10億元人民幣設立一家暫定名為“伯克希爾控股有限公司”的企業,該企業主要目的是投資一些價值被嚴重低估的上市企業,使控股公司資產達到增值的目的,目標是使控股公司的資產每年能產生較高的復利增長,希望能打造成中國的伯克希爾公司。其中上海寶銀創贏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和上海兆贏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擬共同持有該企業51%的股份,新華百貨持有該企業49%的股份。最終目標是把該企業打造成中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
該公告還表示,“對于上述計劃,信息披露義務人并未與新華百貨之間達成任何口頭或書面的合意,該計劃目前也暫無具體時間安排。信息披露義務人曾將與該計劃類似的方案遞交給新華百貨物美大股東,但新華百貨大股東拒絕合作”。
新華百貨凈利率已連續四個季度大幅下滑
對于寶銀系一直“緊追不放”的新華百貨,在電商快速侵蝕零售行業市場份額的市場環境下,其實公司近幾年來的業績表現堪憂。wind數據顯示,新華百貨已經連續四個季度業績出現大幅下滑的狀態,其中,今年三季度業績更是大幅滑坡,三季度公司凈利潤下降幅度高達76.70%。
而對于崔軍不斷舉牌新華百貨的原因,深圳一位PE機構人士表示,“崔軍看中新華百貨有兩點原因,一是作為百貨公司,現在估值十分便宜,雖然利潤沒有增長,但是百貨公司的資產以及盈利能力還是在,這類公司現在本身也值這么多錢;二是由于目前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的估值差異十分巨大,二級市場只要沾上一點新興的概念,估值動輒上百倍,而一級市場最多也就10幾倍、20倍,在如此巨大的估值差異的背景下,崔軍控制新華百貨后,可以繼續收購資產,或者資本運作來繼續推動股價上漲,這和史玉柱、江南春等玩的東西是一樣,史玉柱他們是將公司從美國退市然后在國內重組借殼。”
表一:新華百貨最近四個季度業績情況一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