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計提融資類業務壞賬準備的做法在行業內呈擴大之勢,融資類業務風險被重新評估。
據券商中國記者不完全統計,自去年兩融規模膨脹開始,上市券商中已有6家對融資類業務進行壞賬計提,或采用將計提比例提高做法,這6家券商分別是海通、興業、東北、國金、國海、國信證券.
其中,各家計提融資類壞賬準備的標準和比例不一,也代表了該券商對風險的判斷標準不同。相比之下,國信最為審慎,股票質押式回購與上市公司限制性股票融資的壞賬計提比例都達到1%。
但總體而言,目前對該類業務壞賬準備的計提標準尚沒有統一、明確的監管規定,有的券商一分錢都不計提,有的通常只計提兩融中的融資業務壞賬準備,計提比例低至的是2‰,遠低于商業銀行出于防范不確定風險而對總貸款規模計提的1%一般準備。
1計提比例各券商標準不一
融資類業務是會產生壞賬的,已有6家券商對融資類業務進行壞賬計提,或將計提比例提高,分別是海通、興業、東北、國金、國海、國信證券。
其中,各家計提融資類壞賬準備的標準和比例不一,也代表了該券商對風險的判斷標準不同。
國海證券計提的比例是:融資余額的2‰,約定購回式證券交易業務余額的3‰,股票質押式業務余額的5‰。
東北證券計提的比例與國海相同。相比之下,國信證券的會計處理最為審慎。一是壞賬計提比例更高,二對融資類業務的區分更細。
國信證券原本融資業務和上市公司限制性股票融資進行了壞賬計提,比例為5‰,高于國海。后來將上市公司限制性股票融資的壞賬計提比例提高到1%,又增加壞賬計提的四類業務:融券、股票質押式回購、約定購回式證券交易、上市公司股權激勵行權融資,計提比例分別為5‰、1%、8‰、8‰。
國信證券認為,股票質押式回購是風險最高的融資類業務,一來是與兩融的流通股狀態不同,質押股票屬于限售狀態;二來有些質押股有限售期,而股災后又有高管只能增持不能賣出的要求,因而股票質押式回購的壞賬計提比例最高。
2會計處理發生表更
以國海證券為例,公司對處于不同狀態下的融資類業務進行了詳細的會計處理分類。
變更前融資類業務減值準備計提標準: 在資產負債表日,對已全部強制平倉但客戶未能如期、足額還款或還券等產生的損失,從融資類會計科目轉入應收款項科目,全額計提壞賬準備。
變更后融資類業務減值準備計提標準:
1。在資產負債表日,對已全部強制平倉但客戶未能如期、足額還款或還券等產生的損失,從融資類會計科目轉入應收款項科目,全額計提壞賬準備。
2。在資產負債表日,對尚未或部分強制平倉的融資類業務的客戶進行甄別和認定,對于有充分客觀證據、可識別具體損失的融資類業務項目,根據客戶狀況和可能損失金額,分析交易對手的信用等級、償債能力、抵押品、擔保比例等,對資產進行單獨減值測試,按個別認定法計提減值準備。
3。對于未按個別認定法計提減值準備的融資類業務,根據融資類業務資產分類,結合維持擔保比例情況,按照資產負債表日融資余額的一定比例計提減值準備。
而像其他券商,未必對融資業務所處的狀態進行區分,但大多都計入資產減值損失。
3資產減值影響利潤
券商計提融資類業務壞賬準備的做法正呈現擴大之勢,融資類業務風險被重新評估。但同時也可能成為今年利潤豐厚的券商用來調節利潤的做法。
2014年8月21日,興業證券公告,預計2014年資產減值損失增加1274.39萬元,凈利潤減少955.79萬元(以2014年6月30日融資類業務余額預測).
2014年年報中,海通證券將計提融資類業務壞賬準備計入了“資產減值損失”,加上應收融資租賃款減值損失,2014年海通證券的“資產減值損失”一共同比增加了4.41億元。其中,提取融資類業務壞賬準備并影響利潤總額1.74億元。
2015年7月9日,國金證券公告,以2015年6月30日融資類業務規模測算,2015年提取融資類業務壞賬準備2104.30萬元,凈利潤減少1578.23萬元。
2015年8月13日,東北證券公告,以2015年6月30日融資類業務規模測算,2015年提取融資類業務壞賬準備5145.93萬元,凈利潤減少3859.45萬元。
2015年9月17日,國海證券公告,以2015年8月31日融資類規模測算,估計變更預計將提取融資類業務減值準備2231萬元,2015年凈利潤減少1674萬元。
2015年12月1日,國信證券公告,增加提取融資類業務壞賬準備1.54個億,預計2015年凈利潤減少1.15億元。
有業內人士認為:“今年券商的利潤已經相當可觀,適當計提壞賬準備既可以提示融資類風險,又可以為來年的利潤壓力減輕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