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周三公布,11月CPI同比上漲1.5%,漲幅比10月的1.3%上漲0.2個百分點,比預期值1.4%超出0.1個百分點。歷史數據顯示,去年9月起,除了今年8月,我國CPI漲幅持續徘徊在1%-2%之間。分析認為,完成全年的物價調控目標已無懸念,明年物價仍有望低位運行。
國家統計局周三公布,11月CPI同比上漲1.5%,漲幅比10月的1.3%上漲0.2個百分點,比預期值1.4%超出0.1個百分點。歷史數據顯示,去年9月起,除了今年8月,我國CPI漲幅持續徘徊在1%-2%之間。分析認為,完成全年的物價調控目標已無懸念,明年物價仍有望低位運行。
數據顯示,11月食品和非食品價格同比分別上漲2.3%和1.1%,漲幅分別比上月擴大了0.4和0.2個百分點。部分分類價格同比漲幅相對較高,掛號診療費、豬肉、鮮菜、家庭服務、公共汽車票、理發、洗浴等價格同比分別上漲16.6%、13.9%、9.4%、7.3%、6.1%、5.2%和5.0%。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余秋梅分析指出,11月CPI環比走勢平穩,其中北方地區多雨雪天氣,影響了鮮菜、鮮果的生產和運輸。
“經濟內通縮壓力絲毫不減,寬松仍是今明兩年必選。”匯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認為,CPI同比上漲1.5%,略高于市場預期。惡劣天氣影響蔬菜水果運輸,使得食品通脹超預期走高至2.3%。由于醫療服務等價格上漲,非食品通脹小幅提升。
對于全年3%左右的物價調控目標,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在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低位震蕩下行和國內經濟較疲弱的環境下,非食品價格缺乏上漲動力,預計今年全年CPI平均漲幅1.4%-1.5%,明年初物價仍將低位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