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入籃”并非決定因素,但卻起到了催化作用。從長遠來看,國際貨幣體系中事實上的“美元本位制”仍將長期存在。然而,展望未來,人民幣有望成為一種新的“世界貨幣”并與美元并駕齊驅———“入籃”僅是一個起點。
在成為主要國際結算貨幣的基礎上,人民幣國際化的下一個目標是成為重要的金融投資貨幣,并在此基礎上成為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2015年新的債市開放舉措將強化人民幣的回流機制,并將配合“SDR入籃”推動人民幣向主要儲備貨幣的演進。
11月30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執董會達成一致,決定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pecial D raw ingR ight,SD R )貨幣籃子———這是15年來籃中貨幣首次發生變化。按照IM F總裁拉加德的說法,這是“中國經濟融入全球體系過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對中國當局近年來在改革中國貨幣和金融體系方面所取得的進展的認可”。就實質問題而言,“入籃”有望對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產生積極影響,這也正是本文關注的重點。
隨著中國經濟規模不斷膨脹、國際化程度持續提高,人民幣在國際金融中的地位已經與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極不相稱———這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基本背景。同時,中國經濟、貿易和財富的不斷增長意味著境外對人民幣的需求大增,這是人民幣國際化的一個基本邏輯。
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幣國際化是在資本項目尚未完全開放的情況下進行的,因此在制度安排上具有特殊性。相關政策架構涵蓋國際收支的各方面,在機制設計上涉及貨幣互換、直接交易機制、跨境清算和支付系統建設等。
自2009年低調啟動以來,人民幣國際化取得了高速進展,主要體現在結算方面。人民幣結算占同期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的比重達到20%,這是衡量人民幣國際化程度的一個關鍵指標。直接投資方面,2014年人民幣跨境直接投資結算金額達到1.05萬億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資和對外直接投資金額分別為8620億元和1870億元,增長非常迅速。證券投資的結算主要在R Q FII和R Q D II的框架下進行,受到總額度的限制。國際比較顯示,人民幣在全球支付中的比重上升很快:截至2014年12月,人民幣所占份額達到2.2%,僅次于美元(44.6%)、歐元(28.3%)、英鎊(7.9%)和日元(2.7%)。從貿易融資角度看,人民幣已超過歐元成為全球第二。
在成為主要國際結算貨幣的基礎上,人民幣國際化的下一個目標是成為重要的金融投資貨幣,并在此基礎上成為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從供給端看,這一方面需要國內市場的開放,另一方面也需要離岸市場的建設。從需求方看,各國外匯儲備和主權財富管理機構是否將人民幣納入其資產組合,在多大程度上增持人民幣資產是關鍵。截至2014年底,已有30多家央行和貨幣當局將人民幣納入其外匯儲備,共持有人民幣資產約6700億元。目前的規模顯然微不足道,但增長前景非常廣闊。無疑,人民幣納入SD R貨幣籃子是一個非常積極的影響因素。
實際上,納入S D R與否并非一種貨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必要條件。例如,瑞士法郎并不在S D R的貨幣籃子中,但卻是一種重要的國際儲備貨幣。然而,一種貨幣納入S D R貨幣籃子意味著該貨幣在基金組織的業務操作中開始發揮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入籃”可望對各國的儲備資產管理決策產生一定影響,從而帶來資產組合中的增配效應———換言之,新“入籃”貨幣在全球儲備中的比重有望提高。
此次人民幣“入籃”塵埃落定,新的貨幣籃子將于明年10月1日正式生效。新貨幣籃子中,人民幣所占權重為10.92%。原有四種貨幣的權重也進行了相應調整:歐元下調至30.93%;英鎊下調至8.09%;日元下調至8.33%;美元僅微降至4 1.73%。可見,美元地位幾乎“毫發無損”,其他三種主要貨幣則做了不同幅度的下調以為人民幣“讓路”。對SD R而言,人民幣的加入有利于提高其作為國際儲備資產的價值。對人民幣來說,“入籃”意味著它將躋身主要國際儲備貨幣之列。“入籃”可望促使更多的外匯儲備和主權財富管理機構增配人民幣資產,從而推動人民幣向主要儲備貨幣的演進。短期內這種增配效應將受制于匯率走勢預期和交易便利性限制,但從中長期來看將非常顯著。
“入籃”是人民幣國際化的一個積極的外部因素,但更重要的還在于內部變革。實際上,今年中國債券市場開放的最新舉措非常值得注意,需要與S D R的影響結合起來看。銀行間債券市場是中國債券市場的主體,占債券發行及交易量的絕大部分。在對獲得認可的Q FII、R Q FII及其他外資金融機構開放的基礎上,2015年7月該市場也開始向境外央行、主權財富基金和國際金融組織開放。此類特殊機構入市實行備案制,無需審批,可開展債券現券、回購、借貸及利率互換等各類交易,且投資不受額度限制。新的債市開放舉措將強化人民幣的回流機制,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提升中國債券市場的深度、廣度和開放度,并將配合“入籃”推動人民幣向主要儲備貨幣的演進。
人民幣在SD R中權重排名第三的事實表明,人民幣具有成為僅次于美元和歐元的儲備貨幣的巨大潛力。實際上,假設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比重最終達到其在S D R貨幣籃子中的比重,就意味著約1.3萬億美元的資本流入。
顯然,“入籃”并非決定因素,但卻起到了催化作用。從長遠來看,國際貨幣體系中事實上的“美元本位制”仍將長期存在。然而,展望未來,人民幣有望成為一種新的“世界貨幣”并與美元并駕齊驅———“入籃”僅是一個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