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將出臺“房貸利息抵扣個稅”利好的傳言愈傳愈烈,地產股暴動,各地產相關從業公司的自媒體更是春心蕩漾地開始計算這個利好會如何節省購房成本,如何大幅拉升樓盤銷售。
但其實這則傳言可以算是舊聞。2014年12月,媒體報道,個稅改革定四步走方案已經確定基本思路,這四步是:合并部分稅目、完善稅前扣除、適時引入家庭支出申報制度、優化稅率結構。而增加贍養老人支出、子女教育支出、住房按揭貸款利息支出等項目進入專項扣除的部分,則是屬于“完善稅前扣除、適時引入家庭支出申報制度”這兩個步驟中的內容。
到了今年5月8日,國務院在批轉發改委制定的《關于2015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中,曾提出要研究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稅改革方案,意見特別提到“完善稅前扣除”改革。但“房貸利息抵稅”的傳言也只是個稅改革中要求“完善稅前扣除”中的一個可能。
舊聞重提,讓地產股集體暴漲,關鍵在于最近中央高層喊話“去庫存”。并且在12月2日,有媒體報道,曾任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的賈康(職務現已轉變為中國財政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表示,有關房貸利息抵個稅,研究方面確實有這個方向,具體的時間還不能確定。社科院《中國住房發展報告2015-2016》中也建議“繼續降低住房交易環節稅負;實施出臺按揭貸款利息抵扣個人所得稅政策”。這些言論,立刻被資本市場結合最近的高層喊話,組合為新一輪“房貸利息可以抵扣”傳言的源頭。
但從相關行業人士的私下表態來看,“房貸利息抵扣個稅”兩三年之內也只能是個畫餅。
有銀行業人士對福布斯中文網記者表示,以實際操作為例,目前的個稅大多由單位代扣,而貸款者申請貸款的銀行各不相同。如果抵扣行為需要個人來完成,那么當前銀行系統需要進行大量的準備工作,建立一個新的聯網系統。而且銀行信貸要和整個稅務系統掛鉤,技術層面上也要進行系統聯網,再加上各地方政府情況不同,即使政策確定出臺,全面落實也要兩三年。
相關的會計師則表示,“比如有家庭合并申報,那房子是夫妻共同購買,房貸利息抵扣放在誰的名下?如果一個人有多套房,利息抵扣是不是應該有套數限制?貸款利息稅前扣除到底由誰來操作?利息扣除是放在工資薪金里扣除,還是股票紅利等其他收入里也可以扣除?抵扣標準因此變得十分復雜,操作難度大也就意味著這政策不會那么快落地。”
而某地方國稅局的人士的個人看法則是:稅法改革需要立法,房貸利息抵稅的實施,必須是以家庭為單位的個稅征收體系;但現在征收單位是個人。早在2011年,國務院常務會議就討論并原則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但現在的口徑都是說2017年個稅才立法。從立法到地方具體落實,更新系統也得一段時間。
而且今年1-10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28848億元,但預算支出卻為134154億元,其增速也比收入增速月高出了10個百分點,收支矛盾突出。此外,因營改增而實現的減稅規模也達到數千億,這無疑使得本來就窘迫的財政狀況雪上加霜。
也就是說,中央如果真的出臺“房貸利息抵扣個稅”政策,就等于削減中央財政收入,讓銀行和地方政府獲得更好的收益。雖然這個政策可能部分緩解房地產的問題,讓地方政府能夠在地方債和房地產的困局中得到一個喘息的機會,可是現在出臺這個政策的現實動力是不是真的那么足夠?畢竟房地產尚未出現崩盤的跡象,而且房地產的庫存問題因城而異,不是一刀切的政策就能解決問題。
并且,個稅改革涉及的是稅制全面改革問題,絕非專門為了刺激樓市采取“救市措施”。房貸利息抵扣個稅屬于稅收改革的范疇,更改計征方式需要立法,而立法就意味著這個政策一旦出臺就會成為國家的基本稅制不能再輕易被取消。它與1998年上海曾經實施過的“購房退稅”的性質并不相同。中央會否愿意為一個階段性的庫存現象,而更改長期的政策?
而從福布斯記者的觀察來看,目前中國房地產業的主要問題,是高庫存以及地區發展的不平衡。截至10月底,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約6.8億平方米,創歷史新高;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78801億元,增速比1~9月份回落0.6個百分點,創歷史新低。雖然一線城市中的深圳、上海、北京以及少量二線城市出現房價回暖上漲,但大部分三四線城市依然去化艱難。
即使真正實施房貸利息抵扣個稅,對于收入沒那么高、庫存又非常嚴重的二三線城市,幾乎不會產生正面作用。對于已經出現樓價上漲的一二線城市,則是火上加油。這等于進一步加劇了中國樓市的不均衡發展布局,因為它所刺激的,很可能是個稅高也即高收入人士,在高房價地區的購房行為,對低房價、低收入、高庫存地區的邊際效應是逐步遞減的。
另外,目前個稅改革的方向,是從分類稅制轉向綜合和分類相結合的稅制,其中的一個方向是將納稅人的家庭負擔,如贍養人口、買房利息等計入抵扣因素,以體現稅收公平。
但我國正加速進入老齡化社會,目前國務院已通過兩孩政策,如果因為房地產拖經濟后腿,先將房貸利息抵個稅,而暫不考慮贍養人口抵扣,影響兩孩政策落實,是否一樣要拖經濟的后腿?又比如若房貸利息抵稅,勢必是房貸越多的豪宅,得到的好處越多,稅法公平,用稅收縮小貧富差距的宗旨又如何體現?
個稅改革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靶向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