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外匯占款降幅超3000億 央媽或“放水”進行對沖】在11月中國外匯儲備創下歷史第二大單月降幅后,周一(12月14日)中國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11月央行口徑人民幣外匯占款下降至25.56萬億元人民幣,較上個月減少了3158.02億元,創下了有統計數據以來的第二大單月降幅。上周公布的11月中國外匯儲備單月下降872億美元,同樣創8月以來最大降幅,外匯儲備的減少通常導致外匯占款下降加劇。
在11月中國外匯儲備創下歷史第二大單月降幅后,周一(12月14日)中國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11月央行口徑人民幣外匯占款下降至25.56萬億元人民幣,較上個月減少了3158.02億元,創下了有統計數據以來的第二大單月降幅。上周公布的11月中國外匯儲備單月下降872億美元,同樣創8月以來最大降幅,外匯儲備的減少通常導致外匯占款下降加劇。
外匯儲備和外匯占款雙雙下滑凸顯了資本凈流出壓力很重。國際金融協會(IIF)日內公布的報告顯示,中國2015年資本外流規模將達到創紀錄的逾5000億美元。第四季中國資本外流可能為1500億美元,第三季資本外流為創紀錄的2250億美元。
分析人士認為,資本持續外流壓力或令央行采取包括降準在內多種操作方式進行對沖。
所謂外匯占款,是指央行收購外匯資產而相應投放的本國貨幣,居民和企業往往在獲得外匯收入后,會將部分出售給商業銀行,商業銀行再將之出售給央行。業內人士往往將外匯占款和央行干預匯市或外資進出境內聯系在一起。如果外匯占款猛降增一般說明熱錢流出,人民幣面臨貶值壓力。
外匯占款雖然是為外資換匯而準備,但在我國它也被視為向市場提供流動性的主要通道,因此,外匯占款的減少,意味著市場的流動性在減少。
招商證券日內研報指出,“面對資本持續外流的局面,央行采用包括降準在內的多種方式對沖。通脹溫和回升,不會收窄貨幣政策的空間。11 月央行官方外匯儲備余額規模下降872億美元,除去匯率因素之外,據此推測當月銀行結售匯逆差規模在520-570億美元。臨近年末,并且美聯儲加息即將靴子落地,在岸和離岸市場人民幣匯率波幅加大,國內流動性易受沖擊,不過央行明確維持流動性充裕的態度,預計會采取包括降準、公開市場操作、SLO 在內的多種方式積極對沖。”
光大證券日內研報指出,“近期人民幣匯率貶值帶動資本流出壓力加大提高降準預期,近期再度降準成為大概率事件。而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與通縮壓力加劇,降息措施也有可能再次推出。更為重要的是,政策將著力于提高實體經濟投資積極性,疏通寬松政策向總需求回暖的傳導渠道。而近期將召開的政治局經濟工作會議將是重要的政策觀察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