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年代,也是愚蠢的年代;這是信仰的時期,也是懷疑的時期。”這段話出自狄更斯的著作《雙城記》,也恰恰是目前中國金融市場最好的詮釋。
未來5 年的預期收益率需降低
如果在過去10 年甚至過去更長的時間,個人投資者預期的目標收益率是10%-20%。未來5 到10 年,個人投資者可能需要把預期的綜合投資回報降至年化5%-10%。
各大類資產的階段爆發已經過去,過去5 到10 年,中國總有一類爆發的金融資產能吸引大部分投資者,2009 年的PE、2010-2011 年的房地產信托、2013-2014 年的對沖基金、去年到今年6 月中的A 股暴漲……而現在,放眼望去,無論是貨幣、債券、PE ,還是海外、房地產,每個類別都有一定機會,但并沒有哪類資產有大概率能在未來5-10 年間成為明星類別的資產。
盡管現實頗具波折,但是站在未來,這也許是智慧的年代,投資者只有經歷了市場的洗禮才能真正成熟。從大類的資產來看,未來5 年可能更需要投資者均衡配置,通過分散配置來達到綜合持續的回報。
各大類資產的均衡配置
目前的金融市場,每類資產都或多或少會讓投資者感到糾結。貨幣基金的收益在不斷下滑,但其仍是銀行活期存款的優良替代品。2 年前,貨幣基金收益達到過5%-7% 的巔峰,但預計明年只可能是2%-3%,甚至會跌破2%。隨著貨幣基金收益率的逐步下行,其投資屬性也在下降,但是貨幣基金依然具有很強的現金管理和轉換功能。
股票方面,股災后兩市股指10 月以來已經有所反彈,但還沒有進入一個強勁的復蘇區。目前整個市場的資金杠桿已經降下來了,但是股災引起的一系列后遺癥還沒有完全清理干凈。從現在到年底,以及再晚一點的時間段,可能都是金融行業大調整的時期。但是另一方面,政策也在推動股市改革,近期的IPO 重啟就顯示了管理層強烈的改革意愿。事實上,這次股災是高杠桿引起的,去除了高杠桿,股市其他的推動因素依然是有效的。舊經濟不可避免地在衰敗,但新經濟在崛起,如果資本市場的改革力度夠大,強力推動投資者信心恢復,A股仍有很大機會。
債市方面,債券本身是中低風險的資產,但目前債市已經牛了3 年,投資者都很警惕。事實上,目前中國經濟增長率逐步下調,未來可能下滑至5%或4%甚至更低。利率也同步下調到4%左右,長期甚至會向歐美水平靠攏。從長周期來看,利率下行,債券上漲,這是債市的普遍規律。目前國內經濟環境為債券市場創造了非常好的上揚機會,短期內,趨勢性的反轉也未出現。未來2 年,整個債市還有一定機會。
股權投資方面,在成熟的市場中,長周期的投資不應占比太重。但是現今中國,因為制度紅利,所以VC/PE 市場出現了系統性、歷史性的機會。首先,本屆政府鼓勵萬眾創業。其次,國內正好處在一個技術革命的端口。改變社會和生活質量的新經濟產業,是VC/PE 很大的投資機會。第三,新三板的融資功能和注冊制打開等退出機制會帶來制度紅利。
海外投資方面,雖然人民幣去投海外資產時,產品和額度都很有限,但是,無論是為資產安全性考慮,還是預防人民幣貶值風險,高端投資人都應該有20%-30%資產放在海外。同時,人民幣多年的升值空間基本上已經告一段落,即使不會立刻進入降息通道,但再度升值的可能性比較小。因此,即使是只投美元貨幣基金,投資者仍可能享受到一定匯率波動的收益。
對沖基金方面,盡管股災后針對量化、高頻的政策引起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但是對沖作為一種策略多元的類別,在股指期貨受限之后,仍有許多有效策略可以運行,而且對沖基金的目標收益率長年保持在8%-10%,也非常值得投資者關注。
總之,高收益的時代已經遠去,未來5 年,預期年化收益率肯定需要下調,一個健康的投資心態加均衡配置才能讓財富管理更健康。隨著資產配置時代的降臨,對于信仰者,這可能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但對于孤注一擲的投機者,這絕對是一個最壞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