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末外匯占款下降2千億】東方財富網15日訊,央行數據顯示,中國金融機構11月末人民幣外匯占款下降2213億元,至27.2萬億元人民幣。
東方財富網15日訊,央行數據顯示,中國金融機構11月末人民幣外匯占款下降2213億元,至27.2萬億元人民幣。
【相關報道】
央行口徑外匯占款下降超3000億 創歷史單月第二大降幅
昨日,央行發布數據顯示,11月央行口徑外匯占款減少3158億元人民幣,創下歷史第二大單月降幅。不過,業內人士認為,僅僅外匯占款的下降,并不能說明資本外流壓力抬頭。
根據央行數據顯示,11月央行口徑外匯占款為25.56萬億元人民幣,較10月份央行口徑的25.88萬億元出現大幅下降。實際上,今年以來,除了10月份外匯占款出現環比上升以外,今年外匯占款一直處于下行狀態,并出現了連續8個月下滑的情況。而今年8月份,外匯占款單月下降3183.51億元,創下有史以來單月最大降幅。
值得注意的是,11月份外匯儲備也同樣出現了大幅下降。據央行上周發布的數據顯示,11月中國外匯儲備數據,單月下降872億美元,同樣創下自今年8月份以來的最大降幅。
外匯儲備和外匯占款出現雙降,業界對于中國資本外流壓力的擔憂也有所加劇。不過,外管局此前表示,外儲適度減少在容忍度以內,是樂見的。
外管局綜合司司長王允貴此前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11月跨境資本流動和結售匯壓力會增加,主因是美元走強,外儲中非美貨幣折算美元也相應貶值。但民間的對外資產金額在增加,相當于央行外匯儲備資產的一部分轉移到了民間,變成了境內企業在海外擁有的資產,這是符合整個國家戰略的,有利于國家“走出去”戰略的平穩運行。
而金融問題專家趙慶明也認為,外匯儲備及外匯占款的雙降,并不能簡單地說明中國資本流出壓力驟增。
“出現這種情況,只能說明當時市場有對人民幣匯率的貶值預期。”趙慶明表示,在貶值預期下,企業和個人更愿意多購匯、少結匯,從而導致數值上的差異。
此外,對于未來中國貨幣政策的走勢,趙慶明表示,穩健中偏向寬松的貨幣政策仍然不會變,但央行未來或許并不會僅以降準來對沖外匯占款減少所帶來的基礎貨幣的減少。“央行給市場補充流動性的工具很多,未來央行會綜合使用釋放流動性。”
10月全口徑外匯占款為25.88萬億元,較9月增加533.37億元人民幣,此前則為連續8個月下滑。
分析解讀>>>11月央行口徑外匯占款大幅下降 或緣起經濟下行狀況未好轉
生活影響>>>留心人民幣匯率變動:五大問題影響你的錢袋子
如何應對>>>人民幣跌破匯改以來新低 百姓如何應對貶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