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互聯網大會能給偏遠山區的農民帶來什么福利?】當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的大佬們都在暢談如何利用互聯網技術改變未來,讓生活更加智能和互聯的時候,作為參會嘉賓的翼龍貸CEO王思聰思考的是如何用“互聯網+金融”幫助農民脫貧。
當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的大佬們都在暢談如何利用互聯網技術改變未來,讓生活更加智能和互聯的時候,作為參會嘉賓的翼龍貸CEO王思聰思考的是如何用“互聯網+金融”幫助農民脫貧。
農村地區是現代金融的“盲區”,尚未脫貧的農民與互聯網更是相隔甚遠,如何利用互聯網金融實現脫貧?王思聰說,農村的農民和農戶對利率的敏感度與城市居民相比較低,更急切的是盡快解決某一時期的資金需求。一端是城里人有閑置資金,一端是農民脫貧需要資金,翼龍貸基于互聯網和數據信息,讓兩端借貸用戶達成意愿。通過在全國采取盟商制尋找借款人,翼龍貸已經覆蓋全國近200個貧困縣。
偏遠地區的農民想脫貧致富離不開資金的支持,然而商業銀行網點少,小額信貸難度大,農民信用相對弱,都造成借貸難。王思聰通過多年的數據積累分析發現,“金融本身的風險更多源于道德,而越貧窮的地區農戶信用越好。只要利率合適,額度不高,借了錢一定時期能還得起,那么還款的意愿就至關重要。”
農村很難產生大數據,第一次放款之前是沒有數據可循,那么如何規避風險?“通過扎根農村七八年,我們積累了60萬農戶的數據,對這些數據的分析也會產生很多價值。”王思聰發現,從翼龍貸盟處無抵押借到6萬元至10萬元的農民信用普遍較好,因此翼龍貸專注于服務流動性較小的三農人群。在王思聰看來,一個成熟的農村金融模式需要摸索8至10年,還要經歷幾個借款周期,必須真正了解農村、農業、農民才行。
王思聰說,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感受到了互聯網金融行業的春天。他認為,這個行業將不斷地修復和整合,“還會出現P2P平臺違法違約的行為,但這改變不了金融創新的步伐,‘互聯網+金融’能改變服務模式,提升用戶體驗,降低成本,去中介化,任何局部的創新失敗都不會阻擋這一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