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體現哪些信號】由于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判斷當前經濟形勢和定調第二年宏觀經濟政策最權威的風向標,同時也是每年級別最高的經濟工作會議,其受到經濟界、金融界、投資界等大受關注有其指導意義。對于今年即將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筆者認為值得期待。
據《人民日報》信息顯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今日召開,會議將出現何種經濟定位與精神成為國內外最為關切的經濟焦點。
由于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判斷當前經濟形勢和定調第二年宏觀經濟政策最權威的風向標,同時也是每年級別最高的經濟工作會議,其受到經濟界、金融界、投資界等大受關注有其指導意義。對于今年即將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筆者認為值得期待。
從歷史上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任務來看,主要是總結一年來的經濟工作成績;應對當前國際國內經濟情況的變化;制定宏觀經濟發展規劃;部署明年的經濟工作。會議召開之前,中央領導同志要花費一個月以上的時間深入全國各地進行調查研究,研究經濟政策。其參加成員主要集中于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同志;全國人大、政協的黨員領導同志;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門主要負責同志;軍隊各大軍區、各軍兵種、各大單位的主要負責同志;中央直屬有關企業主要負責同志。由于今年經濟形勢與外部形勢復雜多變,其會議的總結與定調格外引人注目。
2015年是中國經濟敏感而經濟下行壓力較為明顯的一年,年度內行業企業出現重大分化,如鋼鐵、有色等傳統產業經營出現大幅度下降,而科技創新成為當年一個主要的發力方向,國內資本市場巨烈起伏,匯率變動頻繁、民間借貸案件頻發等,這些都使得宏觀經濟出現一個明顯的壓力,在2015年經濟領域中,我們看到金融改革、國企改革、土地改革、價格改革、戶籍改革、“一帶一路”戰略等不斷得以推進。那么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主要方向在哪里?這是市場各方都格外關切的。筆者研究認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于明年的定調有可能集中于供給改革和十三五規劃的結合兩個方面。
首先,供給側改革有望深化
2015年12月14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供給側”的說法被進一步延伸,“供給體系”浮出水面。作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定調”會,中央政治局會議的這一“音調”意味深長。研究認為,由“供給側”延伸為“供給體系”,容量在加大,改革力度也在增強。
從行業供給側改革來看,具有較深遠意義,比如鋼鐵行業,中鋼協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鋼協統計的101家大中型鋼企總營收2.24萬億元,同比下降19.26%;利潤總額為虧損281.22億元,其中主營業務巨虧552.71億元;在101家鋼企中,虧損的有49家,占統計會員企業戶數的48.51%,虧損企業的虧損額450.42億元,同比增長352.85%;虧損企業產量占會員企業鋼產量的45.35%。與此同時,眾多鋼企的負債率持續上升,企業自身持續運營能力變弱。如何通過改革來實現行業發展突破,實現行業供給轉向海外市場,就存在一個側改革的重要轉變與拓展。
觀察發現,供給側改革以減稅為主要手段,但對于企業來說,不僅稅費要減,社保費率也要降低,國民經濟高利貸問題要解決,壓在企業頭上的三座大山都得推翻。廣義的供給側管理,也包括長期的改革和結構的調整,實際上結構調整很重要的是創新,提升它整個結構的升級。
前不久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四大殲滅戰”表述為:化解過剩產能、房地產去庫存、降低企業成本、防范金融風險。我們研究認為,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會緊緊圍繞這些領域的方面形成改革動力,而供給側的改革是實現上述改革目標的一個關鍵。
其次,十三五規劃中的綜合對接
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十三五規劃也要打開大的格局。經濟工作顯得尤其重要,我們研究認為,中央今年經濟工作會議,會綜合考慮供給側改革與十三五規劃的對接。
根據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及聯合國的指標,人均GDP達到12615美元就算高收入經濟體了,如果我們能達到12615美元,將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個很重要的里程碑。
2016年到2020年十三五規劃期間,我們的增長速度如何能夠保持平穩,不發生在的下行,則在經濟改革上需要綜合考慮,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議題則會圍繞重要規則而結合推進,總體布置。
日前,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從其核心理念來看,其主要集中于為:“人民是推動發展的根本力量,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是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五大發展新理念,我們認為,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主要內容,應該會在改革領域、指導原則與經濟方針上體現出來。
總體而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作為中國經濟領域的一個關注點,今年的會議值得期待,由于明年是十三五規則的開局之年,同時也是中國經濟面臨改革的關鍵時期,因此供給側與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有望成為一個結合,其同推動我國經濟平穩、健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