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馬威最新發布的《中國銀行業經濟下行周期下不良資產處置策略》(下稱“報告”)指出,近兩年,銀行業整體盈利增速降低、不良貸款增加已成為行業預期的共識,中國銀行業面臨加強資產風險管控,減少新增不良以及持續清收處置不良資產兩大挑戰。
畢馬威最新發布的《中國銀行業經濟下行周期下不良資產處置策略》(下稱“報告”)指出,近兩年,銀行業整體盈利增速降低、不良貸款增加已成為行業預期的共識,中國銀行業面臨加強資產風險管控,減少新增不良以及持續清收處置不良資產兩大挑戰。
為此,畢馬威報告認為,盤活重整是不良資產處置的最佳模式,建議銀行、信托和實業集團等市場主體被準入并參與到本輪不良資產處置的浪潮中。
本輪不良資產大潮來臨
畢馬威報告指出,在我國經濟增速呈現放緩并趨下行走勢的環境下,自2013年起,不良資產規模持續攀升,截至2015年三季度末,16家上市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接近一萬億元,較年初新增2396億元,已經接近2014年全年新增不良總量。
報告認為,我國本輪不良資產大潮是在市場環境下形成,是金融機構根據市場環境的變化,結合自身的風險理念和偏好,自主信貸決定的結果。雖然不良資產規模增速仍在加快,經營不確定性明顯提高,但都屬于市場正常周期性調整的結果。
對此,畢馬威中國區銀行業主管合伙人王立鵬表示,“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增長將進入“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益型集約增長”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攻堅期,不良資產的出現及其處置工作的機制設計對我國銀行業改革中的理念,如盤活存量和加強信貸風險管理,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呼吁更多市場主體參與不良資產處置
報告指出,目前不良資產處置主要依賴四大全國性國有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加一批區域內省級資管公司,各地不良資產運營參與方是一種“4+1”模式,其消化能力遠遠不夠。
具體而言,以資產管理機構及投資銀行為代表的參與主體,更傾向于采取批量轉讓的交易模式,利用資產包各債權資產信息的不對稱低買高賣,進行套利交易,因批量之大而從中獲得更大的成本折讓,之后再將批量中的大包拆小包,通過更廣泛的潛在買家渠道變現而獲利。
以不良資產處置專業基金為代表的參與主體,其本身具有獨特的訴訟清收、盤活、重組和處置等能力,對不良資產的背景、參與人的背景更為熟悉,更傾向于購買、處置特定地區、特定產業及特定領域的資產。
為此,畢馬威認為,必須有不同類型的投資主體為其提供持續穩定的資金供給和行業技術的引進,因此需要充分發揮金融市場和產業結合的力量,同時要構建良好的信息傳導環境,充分發揮市場各類主體的作用,特別是充分發揮中介機構的專業優勢。
對于潛在的不良資產市場進入主體,畢馬威認為,以周期性的產業基金為代表的參與主體,其資金具有長期性特點,根據對周期性產業的獨特認識,敢于長期持有,從周期性的波動中套取資產價值,兼具策略和投資價值的雙重考慮。
第二類主體在于,和零售資金對接的大中型銀行、信托等金融機構,資金規模量大,風險偏好低,雖然難以直接接觸不良資產,但仍可作為不良資產處置較好的資金配合主體。
畢馬威認為,更要的潛在市場參與方,實業集團及其附屬產業投資機構一類的參與主體,亟需在基于其目前所從事的產業基礎上擴張產能和品牌,而新建不入購入一些經營不善的優質項目,這樣可以有效地避開進入壁壘,克服企業的負外部性,獲得1+1大于2的協同效應。因此,此類主體輝表現出對具有特定特征不良資產的偏好,以投資考慮為主導。例如,2015年前三季度,房地產行業完成并購案例共計176起,涉及金融約1600億元,不少地產巨頭并購舉動越來越大。
盤活重整是處置不良資產的最佳方式
一個重要業界共識在于,銀行的不良資產關系到國家金融體系的穩定,面對不良資產的大量累積,加快其處置進程刻不容緩,對于如何能實現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率盤活不良資產,促進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報告認為,盤活重整的模式是成熟市場經濟體中更為常見的手段,其并非是債權人一味的讓步,而是通過市場化手段進行利益的再安排。無論是股東股權的出讓還是債權人受到一定的本息削減的損失,都屬于權力層面的重新組合。好的盤活重整能使處置資產在實體經營層面得到有效保持,避免有價值的資產變為沉沒成本,做到“標本兼治”。
畢馬威報告指出,盤活重整是對經濟體最為有利的不良資產處置模式,能最大限度的保持現有生產力、維持勞動資源,避免失業率上升對經濟運行態勢進一步的負面影響,并使生產力在經濟企穩向好時得以迅速恢復,是一種建設性的成長。
綜上分析,結合在實務領域的實戰經驗,畢馬威對擁有不良資產的金融機構及處置機構提出三點建議: 首先,要搭建處置網絡平臺,形成與產業多類型組織的穩定聯系,打造更立體的、直接和間接的溝通渠道。其次,要善用中介機構,通過多方面的接觸來博采眾長,利用中介機構的信息優勢全面把握市場中最新最全的商業信息。最后,要構建自己的外部專家庫,對專業領域的人才能做到有效對接,善于識別外部專業機構的專業特點,做到特定問題找到特定人,專人專事,對癥下藥。
對此,畢馬威中國區不良資產重組主管合伙人彭富強認為,參與不良資產處置的各中介機構應從不同的層面為交易達成做出貢獻,提高金融服務的可獲得性,降低金融信息不對稱風險,提升資源配置效率,使各方參與者能在更加一致的信息平臺上進行交易。
王立鵬進一步表示,盤活重整需要發揮大型專業服務機構的優質網絡和知識優勢,大型投行、會計師事務所等專業機構涉足產業鏈上下游全領域,利用其巨大的信息優勢可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促生良性的交易市場;同時,其專業的金融人才、財務人才、熟悉交易過程專家在行業領域中的知識優勢,能迅速對接不同層次的各類需求、發現買賣雙方的契合點,進一步有效地降低買賣雙方的信息獲取成本、減少交易不確定性、增強投資者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