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多+資產荒”的邏輯正在“真正”深入人心。我們一直認為“春季躁動”是難得的做多時間窗口,主要基于四方面的核心邏輯:(1)“錢多+資產荒”,階段性的增量博弈有其必然性。(2)前期下跌使得微觀市場結構明顯改善,本周市場上漲后,申萬宏源金工測算的公募基金倉位整體繼續下降1.3%,當前市場能夠“看空做空”的投資者已為數不多。(3) 交易制度有利于多頭,做空工具被嚴格限制。(4) 防范金融市場系統性風險是政府工作的重要內容,構成“底線思維”。“錢多+資產荒”的邏輯正在“真正”深入人心,民資保險機構正深刻改變著保險行業的競爭格局。負債端民資保險承擔高成本快速擴張萬能險規模,資產端通過舉牌(至合并報表)“高ROE+低估值”標的來避免股權投資價格波動對于償付能力的影響,已成為民資保險實現快速擴張的法寶。因此,保險舉牌實際上是民間資本加杠桿向國民經濟重要部門滲透的一種顯性形式,如果這種模式受到限制,市場自然還會尋找新的模式。除了舉牌之外,基金仍是銀行和保險等配置類機構加配權益的首選,我們相信公募和私募投資者正在逐步直觀感受到資產配置類機構推動的增量博弈。再次強調“春季躁動”是2016年最確定的機會,短期市場也許仍有震蕩,但切莫驚慌,積極布局“春季躁動”需把握當下!
美聯儲加息路徑仍有分歧,珍惜“春季躁動”。美聯儲加息0.25%,但加息路徑仍有分歧。美聯儲利率點陣圖顯示,加息周期可能長達2年,2016年在平均預期下可能要加息4次。雖然“不撒謊”的點陣圖反映出美聯儲觀點并不鴿派,但全球資本市場反應相對平穩,歐美股市整體走強,A股市場表現更為強勢,美元、黃金維持震蕩。前期我們反復提示,美聯儲加息不論何種結果,如何表態都是“靴子落地”,原因是市場實際上已經內化了最悲觀預期,即市場對于美聯儲出于預期管理的目的“威脅”3月繼續加息已有預期,“春季躁動”時間窗口內,美聯儲連續加息預期難以形成,A股的強勢表現驗證了我們的判斷。如果拋開預期,求真求實,我們同樣認為在目前全世界都缺乏經濟增長點的情況下,美國脫離各國基本面兌現4次加息的概率較低。而美聯儲連續加息證實/證偽最近的時間窗口是明年3月,屆時不確定性可能明顯加大,所以3月之前行情就更彌足珍貴。強調“春季躁動”并非漠視風險,但我們認為市場廣泛討論的風險(美聯儲加息,大非解禁,注冊制,增發放量等)已過度反應在了絕對收益投資者的低倉位當中,而真正的風險是監管層行政干預保險和銀行加配權益的黑天鵝事件,而周五證監會關于市場主體合法合規的收購和被收購行為監管不會干預的表態展示了市場化監管的藝術。
結構不變:“平行世界”的春季躁動,服務業優于TMT。保險舉牌方興未艾,紅利投資的價值顯著提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房地產去庫存政策不會落空,藍籌股勢必不乏機會,繼續推薦地產和水電。小股票方面,大量資金少數高景氣的方向,SHARE N仍是確定性的機會。決勝春季唯有求新求異。我們明確提出“服務業好于TMT”。部分短期無變化,大市值,產業和業績難兌現,且無明顯變化的標的可能已遭遇估值瓶頸。A股市場研究“賽道”比研究“賽車”更重要,擔心服務業缺乏有價值的投資標的大可不必,轉型投資空間極大,服務業標的數量和市值占比趨勢性上升是大概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