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上的智能音箱產品雖各有差異,但它們的目的只有一個:順應人工智能的大潮,搶占智能家居入口。但只是配備語音交互功能的音箱會是一個好籌碼嗎?智能音箱本身作為一個音箱,是先談音質還是先談智能?
去年,如果你問智能家居的入口是什么,眾口一詞會是:智能路由器。而今年,這個答案變成了智能音箱。細數市場上在售的智能音箱產品中,不乏一些巨頭的身影:
比如京東和科大訊飛合作推出叮咚智能音箱、阿里與飛利浦合作推出無線音箱“小飛”,除此之外,還有小智音箱、小鳥音響、360咚咚音箱等等。。。。。。(額,敢情這些音箱和“小”字干上了)
縱然以上音箱產品雖各有差異,但它們的目的只有一個:順應人工智能的大潮,搶占智能家居入口。不過,只是配備語音交互功能的音箱會是一個好籌碼嗎?智能音箱本身作為一個音箱,是先談音質還是先談智能?
云知聲CEO黃偉認為,國內今年智能音箱的爆發一方面是受到亞馬遜Echo音箱的影響,另一方面音箱的定位更符合家庭中的語音交互場景。不可否認,音箱之所以“智能”,恰恰是因為有了語音交互,這其中自然少不了語音廠商的推動。
在黃偉看來,國內市場涉及語音識別的廠商可以分為三類:
1、以科大訊飛為代表的傳統語音廠商,技術儲備、影響力都是首屈一指,涉及政府、金融和運營商等領域;
2、BAT等巨頭的后來居上,更多的是為集團內部服務;
3、云知聲、思必馳等新興創業公司以及傳統改造升級的公司。
其中,科大訊飛在智能家居的布局可謂搶占了先機,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未來兩三年之內,在智能家居領域,萬物互聯智能硬件及穿戴式設備可以大規模普及使用。事實上科大訊飛已經戰略入股了一家深圳機器人企業優必選,主要方向就是研發家庭服務機器人。
而智能音箱在某種意義上被定義為一個機器人,如今在家庭的某些固定場景已經可以實現語音開啟音樂、開空調、關加濕器,儼然成了生活的智能助手。
由此可見,廠商們做智能音箱的目標更像是奔著家庭機器人去的。不過,360生態鏈旗下產品,咚咚音箱CEO郭東方的觀點是智能音箱雖然有了云端大腦,但也只能是“類機器人”,他認為在五到八年以內,你能買到所有的機器人都不是真正的機器人。
郭東方告訴鈦媒體,如果想要造機器人,從智能音箱這個途徑切入肯定不靠譜。在他看來,要做智能音箱,首先要具備好的音質。
“智能音箱的核心是圍繞著它的音樂訴求和高品質的聲音服務展開,不是說抓一個所謂的智能家居入口的切入點就OK了,這樣很容易走向偽科技、偽智能”,他說。
據郭東方介紹,咚咚音箱為了達到自然的音質,找到了擁有“中國膽機之父”之稱的曾德鈞老師,和咚咚電聲團隊一起調音上千次。而周鴻祎作為咚咚音響的天使投資方,更是一位音響發燒友大V,他對音箱的第一準則是確保音質,再談智能。
按照郭東方的說法,咚咚音箱的目標是挑戰市面千元級別的國際大廠產品,在他看來洋品牌溢價太高,但卻占據中國音響市場90%的份額,而國內的技術已經能夠讓音質媲美他們的產品,價格也低很多,是時候顛覆市場規則了。
但問題來了,一味追求音質,那么是否意味著就會弱化智能?
郭東方并不否認智能音箱在家居領域的巨大潛力,咚咚音箱選擇了和云知聲合作,音箱配備了語音服務,就不會顯得那么傳統。
作為咚咚音箱的語音提供方,在云知聲CEO黃偉眼中,語音并不是一個產品,而是一個技術,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將技術第一時間轉化為產品方案。這背后的語音大數據也必將是人工智能道路上一個不可替代的驅動力。云知聲也正在這么做,數據顯示云知聲語音云已覆蓋470+城市,超過9000W臺智能設備接入云知聲語音。
如今,云知聲不僅在智能家居領域有所建樹,也在大力推進語音解決方案在機器人、車載、無人機、工業4.0等領域的應用,目前已經和英特爾、高通、華為等企業達成了底層解決方案的合作。
在黃偉眼中,音箱只是智能語音的一種展現形態,可以稱作是機器人的功能之一,這其中語音的遠場識別將是一個世界性的技術壁壘,對用戶體驗有著極大的影響。黃偉宣稱,語音技術“云端芯”的發展思路,并不是云知聲獨創,更不是刻意為之,而是由于云端的數據需要延展到終端,語音喚醒機制需要做到芯片層級,是技術和用戶的需要。
黃偉同時坦言目前智能家居并不景氣,智能硬件出貨量偏低,但卻是一個醞釀著巨大潛力的存量市場。云知聲作為一家專注智能語音識別及語言處理技術的公司,最大的愿景是用更低的成本滿足用戶的需要。
“入局智能家居的廠商中,如今無論是做音箱還是做語音軟件都各有所長,但未來必定是合作共榮的。智能家居的生態也不是一家廠商能夠做出閉環,一定是和合作伙伴一起構建”,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