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加息的“副作用”:2016年全球市場不確定性隱現】種種跡象表明目前全球工業和制造業均處于蕭條階段,但盡管大宗商品價格低廉,消費支出雖有放緩但整體仍保持樂觀,這種背離表現部分是由于美聯儲收緊政策推高美元所致。
種種跡象表明目前全球工業和制造業均處于蕭條階段,但盡管大宗商品價格低廉,消費支出雖有放緩但整體仍保持樂觀,這種背離表現部分是由于美聯儲收緊政策推高美元所致。
盡管因為美國原油生產下降可能會導致原油市場逐漸實現再平衡,但預期美國經濟和大宗商品的現狀將會持續到2016年。經濟疲軟將會導致2016年美股表現同2015年一樣收益平平。就連美國一些行業大亨也同樣受挫,甚至是陷入了熊市。因此市場對2016年美國將會通過增加財政支出來改善經濟的做法表示懷疑。此外歐洲央行采取的額外財政刺激的作用也是微乎其微。
中國采取寬松政策的步伐或許會成為2016年市場波動的主要影響因素。但股市估值仍然是歷史市盈率的90%,這對于回報率來說并不是個好兆頭,同時意味著美國公司的收益表現將會欠佳。然而,在過去的7年內,投資者總在跟隨美聯儲的政策變化決定來選擇資產配置,買入風險系數較高的科濟生物股,做空大宗商品。
基本的投資已經轉變成猜測美聯儲政策將如何與傳統投資抗衡,并且預期2016年將不會有任何的不同。大宗商品價格將不會上漲,因為美聯儲也不希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因此,2016年股票市場的回報仍將低迷,因為美聯儲加息導致市盈率在下降,同時大宗商品價格將會持續走軟以支持能源部門的現金流。
這在本質上相當于將財富從大宗商品行業轉移到消費者手中。此外明年是美國大選年,這對于政府來說也至關重要。最壞的情形就是,經濟疲軟將會使股市進一步下滑,盡管發生這種情況的可能性不大。此外1.1萬億的財政支出預算已經通過,將會對目前疲軟的經濟構成支撐。
此外,美聯儲無視經濟疲軟,用加息手段讓市場相信經濟正在好轉。加息將會令資產價格與之前大大不同。Lindsey Group首席市場分析師Peter Boockvar指出,
美聯儲在全球經濟增速非常緩慢和平庸的背景下啟動首次加息,與此同時,過去六年來資產價格變得非常昂貴。
瑞穗證券(Mizuho Securities)首席美國經濟學家Steven Ricchiuto也不看好2016年的表現:
耶倫當日向市場傳遞這一信息“一切都會進展順利”,這是個問題,因“一切都好”就會給使得股市估值仍然過高。我們對美國企業的定價能力非常有限,她相當于告訴我們,經濟增長環境不會更為強勁,因其要限制這一走勢,最終結果是估值不會表現特別好。
Stifel投資策略全球主管Hans Olsen也持悲觀態度:
我們上周看到的反應只是在追隨其他事件的腳步而已。收入停滯不前,收益苦苦掙扎,利潤正達到高峰,政策正常化已經開始,2016年將會遇到大量阻力。在最好的情況下,我認為收益將低于5%。
其實2017年新任政府推出的政策也將異常重要。如果共和黨成功,那么將會通過實行較低的稅收來推高經濟,美元將會走軟,便于提振出口以及大宗商品,但是民主黨成功的話將會使目前的狀況持續,美聯儲政策導致的經濟低增長環境將不利于大宗商品。
現在還很難判斷日后狀況將如何發展,目前工業和大宗商品創多年來低點,但是科技和生物股卻升至歷史高點。就前景而言,還不確定是否會沿著目前資產價格扭曲的線路繼續向前還是會出現轉折,使不同的資產表現好于他們過去7年的表現。
因為2016年的選舉結果還未確定,因此還需將現金保持在高位來提高流動性。此外因為領先的風險資產池已經開始出現調整,跡象顯示,投資環境正在改變,投資者應當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