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對俄羅斯施加制裁,但是在制裁的落實上,德國人就沒那么熱心了。
當初是德國將整個歐洲的力量集結起來,支持因為烏克蘭危機而對俄羅斯施加的制裁,但是在制裁的落實上,德國人就沒那么熱心了。彭博視點刊文解釋說,這是因為當初的制裁,原本也是為了遷就美國,現在當然沒有理由非要自己和自己過不去。
默克爾最近在一次基督教民主聯盟黨內集會上發表了講話,講話結束后全場起立鼓掌達九分鐘,她在講話中表示:
“這是正確的反應,不管我們多希望和俄羅斯保持良好的關系,我們堅持我們自己的原則。”
那么,該如何解釋德意志銀行在其俄國部門發現100億美元可疑交易的事情呢?看上去,這似乎是在幫助俄國企業和個人將錢財轉移到海外。普京總統的密友羅滕貝格兄弟(Arkady and Boris Rotenberg)原本也在制裁名單上,自然也不得與歐美銀行發生關系,但居然也在德意志銀行俄羅斯部門的客戶名單上。2014年和2015年,制裁有效期內的可疑交易達到上百億美元,其中包括所謂“鏡像交易”,即在甲市場上買入證券,在乙市場上賣出,在司法管轄權不同的地區之間轉移財產。
可是看上去,對于這種明顯的不法勾當,德國監管部門的興趣甚至連俄國同行都不如。俄國央行已經向德銀課以大約5000美元的罰款,而德國監管機構迄今為止就像沒看見一樣。美國司法部現在已經開始調查,而且還在向德銀施壓,要他們進行更大力度的自查。
同樣,有報道稱,一家德國工業巨頭西門子控股65%的俄羅斯公司簽署了合同,將生產克里米亞電廠用的燃氣渦輪,德國政府對此也毫無反應。這些電廠的建立是為了讓被吞并的克里米亞擺脫能源上對烏克蘭的依賴,但是歐盟企業是不能為克里米亞提供任何能源設備的。技術上說來,這合同是符合要求的,因為產品是銷售到亞速海邊一個俄國小鎮塔曼,然后,俄國人再自己運往克里米亞。還有,盡管西門子掌握大部分股權,但是Siemens Tekhnologii Gazovykh Turbin是一家注冊在俄國,而非德國的公司。
這是顯而易見的“陽謀”。總之,德國企業想要為克里米亞提供違反制裁精神的產品,其實并非難事。
此外還有俄羅斯國有的天然氣供應商俄羅斯天然氣公司與歐洲企業——如德國意昂和巴斯夫等——在德國擴建北溪管道系統的生意。協議是9月簽署的,如果能夠完全建成,德國輸往歐洲的大部分天然氣就可以繞過烏克蘭。
去年晚些時候,俄國被迫取消了另外一個管線計劃南溪(South Stream)——這一計劃原打算通過黑海將俄羅斯天然氣直接輸往南歐。保加利亞、意大利和奧地利等國都強烈支持這一計劃,希望這能夠讓他們獲得廉價能源,以及相應的輸送費用。可是, 歐盟委員會能源部門卻發現,這一計劃與歐盟的一些基本規則相悖,比如不允許天然氣供應商擁有管道的所有權,也不允許供應商壟斷供貨等——在這一計劃之下,管道所有權歸于俄羅斯天然氣公司,而且他們也是唯一的供應商——當時,能源部門的負責人恰恰是德國人。建設不得不因此停止。
北溪2期(Nord Stream 2)也存在類似的情況。按照計劃,這一項目將在瑞士注冊公司,俄羅斯天然氣擁有51%股權,而且也將成為唯一的供應商。眼下,意識到可能在歐盟層面遇到麻煩,俄羅斯天然氣打算將自己1個百分點的股權出售給法國合作伙伴Engie。理論上說來,如果需要,他們也可以讓其他俄國天然氣生產商加入供氣。即便如此,本質上說來,這也是與歐盟能源規則的根本精神相違背的,后者是希望謀求歐盟能源來源的多元化。俄羅斯天然氣現在已經是在德國天然氣市場上占據著38%份額的供應商。歐盟理事會主席圖斯克最近就明確表示過:“有非常充分的證據顯示,北溪2期與歐盟一致同意的目標之間存在沖突。”
本國管道計劃被拒絕的南歐國家也怒火中燒。因為北溪2期,意大利要求先進行一次討論,不然他們就不肯投票支持將對俄制裁再延長一年。意大利總理倫齊對《金融時報》重復了他在討論中對默克爾說的話:
“我們對南溪說了不,突然間,我們發現了還有北溪。這是誰做的決定?這是歐盟能源政策的選擇?在臺面上,我提出這問題時,只有德國和荷蘭出來辯護。我理解這是很重要的生意,好吧,我不能說有多憤慨——但是,我想要說,這規則要么所有人都必須遵守,要么就都別遵守。”
默克爾的回應是,參與這一管道項目的都是私營企業,她不想過度干預。默克爾的執政伙伴、經濟部長加布里爾(Sigmar Gabriel)是北溪2期的支持者,而這位總理不愿意和他產生沖突,這是不難理解的。還有,如果要逐步放棄煤電,達到清潔能源目標,德國就需要更多的天然氣,這是最簡單的事實。
或許,其他一些人也會像倫齊那樣,說德國在制裁問題上的態度很虛偽。可是,如果一定要給制裁定性,顯然是政治屬性要高得多。落到經濟層面,俄羅斯今年的經濟下滑最多只有10%是制裁使然,或者說只讓俄國國內生產總值損失了0.3個百分點。制裁剝奪了俄國銀行和企業向西方市場借款的能力,進而阻礙了他們的擴張,但是這些銀行和企業在當前盧布匯率一瀉千里的情況下停止了償付美元和歐元債務,其實只能改善其財務狀況。此外,制裁就更沒什么明顯的成果了。
制裁其實是美國的想法,而美國政府希望得到默克爾的支持。美國和盟友集結起來,形成阻止俄羅斯進攻的西方統一戰線。由此來的好處,已經落入各方的袋中,但要德國企業出來埋單顯然是不現實的。在政府的層面上,過多強調制裁是無謂的,而且只能適得其反。
默克爾明年可能會被迫改變立場,抵制北溪,以防止和南歐國家發生新的沖突,畢竟那里的反德情緒已經很高了。不過,對她而言更可能的選項還是想辦法確保這個天然氣計劃完全符合歐盟的規則。意大利和其鄰居們與其逼著歐盟完全落實制裁,還不如想辦法為南溪鋪好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