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1月4日起,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系統每日運行時間延長至北京時間23:30,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及浮動幅度、做市商報價等市場管理制度適用時間相應延長。與此同時,進一步引入合格境外主體。符合一定條件的人民幣購售業務境外參加行經向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申請成為銀行間外匯市場會員后,可以進入銀行間外匯市場,通過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交易系統參與全部掛牌的交易品種。
12月23日下午5時,中國央行發布公告稱,為加快外匯市場發展,推動市場對外開放,自2016年1月4日起,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系統每日運行時間延長至北京時間23:30,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及浮動幅度、做市商報價等市場管理制度適用時間相應延長。
與此同時,進一步引入合格境外主體。符合一定條件的人民幣購售業務境外參加行經向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申請成為銀行間外匯市場會員后,可以進入銀行間外匯市場,通過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交易系統參與全部掛牌的交易品種。人民幣購售業務交易品種包括即期、遠期、掉期和期權,境外主體應在人民幣購售業務項下依法合規參與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
昨日,《第一次財經日報》記者從某商業銀行外匯交易員處獨家獲悉,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已通知部分銀行就延長人民幣交易時段進行聯測,時間為12月23日至30日。該外匯交易人員對本報記者稱:“聯測是對外匯交易中心的終端進行功能上的測試,看夜盤的交易是否可以接收進來以及系統能否正常運行”,對于后期具體業務將如何開展,該人士表示仍在等待進一步通知。
在隨后央行有關負責人就延長外匯交易時間和進一步引入合格境外主體有關問題答記者問時表示, 隨著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可兌換和國際化進程的加快,加快國內外匯市場發展、特別是推動市場對外開放的需求日益上升。
此次延長外匯交易時間和進一步引入合格境外主體,主要著眼于豐富境內外匯市場的參與主體、拓寬境內外市場主體的交易渠道,促進形成境內外一致的人民幣匯率,這是深化外匯市場發展的改革舉措。
某銀行間外匯市場相關人士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也提出:“延長交易時段可以讓更多國外機構參與進來,是人民幣向國際化方向邁出的重要一步,也是當人民幣存在貶值預期時,減少內外盤套利交易的典型手段,可以強化在岸人民幣的主導地位,有利于匯率市場化穩步推進?!?/p>
對于合格境外主體成為銀行間外匯市場會員的資質要求,央行負責人稱,現階段,進入銀行間外匯市場的合格境外主體主要考慮人民幣購售業務規模較大、有國際影響力和地域代表性的境外參加行,由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按照市場自愿原則,依法具體實施市場準入。合格境外主體成為銀行間外匯市場會員的申請流程、技術標準和收費安排等與現有銀行間外匯市場會員標準相同。
但考慮到合格境外主體進入銀行間外匯市場初期需要一段時間的適應和磨合,央行稱現階段合格境外主體只能以普通會員身份參與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暫不成為做市商。
人民幣購售業務境外參加行進入銀行間外匯市場后,央行對于現有的人民幣購售業務模式相應進行一定調整。
“人民幣購售業務境外參加行在中國境內外匯市場有兩種業務模式可以選擇:一是繼續與境內代理行直接開展人民幣購售業務;二是向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申請成為銀行間外匯市場會員,通過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交易系統在銀行間外匯市場開展人民幣外匯交易。上述兩種業務模式中,境外參加行根據自身意愿只選一種模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