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恩格爾系數逐漸下降。按照國際標準,恩格爾系數大于60%為貧窮,50%~60%為溫飽,40%~50%為小康,30%~40%屬于相對富裕,20%~30%為富足,20%以下為極其富裕。
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恩格爾系數逐漸下降。按照國際標準,恩格爾系數大于60%為貧窮,50%~60%為溫飽,40%~50%為小康,30%~40%屬于相對富裕,20%~30%為富足,20%以下為極其富裕?!笆濉逼陂g,隨著消費者消費能力的逐步提高,北京市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逐年下降,從2010年的32.1%持續下降到2014年的30.8%,下降了1.3個百分點,反映居民生活水平正逐步提升。
商品性消費向服務性消費轉變。小康社會的重要標志之一是消費者對服務需求大于對商品的需求。2014年北京市服務性消費額為7405.2億元,與商品性消費基本相當。2015年1~10月,北京實現市場消費總額1.5萬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8.2%。其中服務性消費實現6724.4億元,同比增長10.3%,高于商品性消費增幅3.6個百分點,繼續保持高速較快增長態勢。未來服務性消費規模有望超過商品性消費規模。
傳統商品拉動向信息消費拉動轉移。從消費增長的拉動力看,信息相關商品增速遠高于汽車、家電以及金銀珠寶等傳統商品,成為北京消費品市場主要拉動力量。2015年1~10月,通信器材等信息相關商品實現零售額981.9億元,同比增長53.8%,增速遠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占全市社零額的比重為11.7%,比2014年可比口徑提高了1.6個百分點。北京消費增長的拉動力正由傳統商品向信息消費轉移。
集團消費下滑,大眾消費上升。北京消費市場又一顯著變化是集團消費比重不斷下降,回歸理性健康發展,大眾消費增長勢頭良好,消費內生動力增強,集團消費正向大眾消費轉移。
以餐飲消費為例,2012年底,因市場環境變化,餐飲消費市場出現明顯波動。2013年和2014年,北京市餐飲收入連續兩年下滑。進入2015年,在親民、實惠、貼近百姓需求的大眾餐飲的帶動下,餐飲消費市場逐步回暖,2015年1~11月餐飲收入同比增長3%。大眾餐飲成為餐飲業中的“領頭羊”。數據顯示,今年1~11月,監測的華天、眉州等10家大眾餐飲企業的115家門店合計營業額同比分別增長6.7%和10.8%,高于餐飲業同期平均增速7.5和7.8個百分點;肯德基、呷哺呷哺等10家快餐企業的1400個門店合計營業額同比分別增長4.0%和4.8%,高于餐飲業同期平均增速4.8和1.8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