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2月24日報道外媒稱,隨著2015年走向尾聲,中國最高領導層過去三天一直在開會,為2016年中國經濟的發展設定方向。
參考消息網12月24日報道外媒稱,隨著2015年走向尾聲,中國最高領導層過去三天一直在開會,為2016年中國經濟的發展設定方向。
據澳大利亞商業旁觀者網12月22日報道,今年對北京來說是困難的一年,政府一直在為樓市和股市等很多方面滅火。
這個為期三天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21日落幕。它為明年設定了五大任務: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
報道稱,這五大任務中,中國政府面臨的最困難和最有挑戰性的問題是降低中國巨大的產能過剩這一老問題。在過去10年中,中國在鋼鐵和水泥等部門制造了巨大的產能。以鋼鐵行業為例,中國每年的產量超過8億噸,大約是世界產量的一半。
報道稱,產能過剩企業都有著高污染、高能耗、低投資回報的共同特征,這是導致中國資本投資效率降低的主要因素。這個問題正在很多其他領域引發連鎖反應。由于一些企業產能過剩,地方政府財政一直面臨巨大壓力。
報道稱,這些所謂的僵尸企業(尤其很多國營企業)是北京不正常的工業政策的產物。情況好的時候,這些企業就追加產能,并依賴國有銀行提供的低息貸款。當形勢變得糟糕,它們就向政府要求支持和保護。這些僵尸企業不成比例地吸收了大量信貸等稀缺資源,結果私營企業因為借貸困難而難有更大活力,很多中小型企業不得不償付高利貸——支付兩位數的利率對這些企業來說是常見現象。
過去10年來,北京一直在建設一個社會保障網絡,以滿足老年人、失業者和服務業的需要,服務業能夠更多地吸收工人。因此,政府沒有多少理由要為關閉一些低效的污染企業所造成的潛在影響而擔憂。
報道稱,中國要在長痛和短痛之間做選擇。如果北京不應對這個問題,并選擇支持這些僵尸企業,那么問題可能惡化,并威脅到整個經濟,尤其是銀行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