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8月央行改革人民幣中間價報價機制以來,疊加美聯儲十年來首次加息因素,年底美元兌人民幣匯率(CFETS)一路走高,從8月11日之前均價6.2的水平上漲到12月18日的6.4880,創下了四年來的新高。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今年以來貶值幅度已經超過了5%,達到5.14%,超過了在岸貶值4.41%的幅度。
自今年8月央行改革人民幣中間價報價機制以來,疊加美聯儲十年來首次加息因素,年底美元兌人民幣匯率(CFETS)一路走高,從8月11日之前均價6.2的水平上漲到12月18日的6.4880,創下了四年來的新高。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今年以來貶值幅度已經超過了5%,達到5.14%,超過了在岸貶值4.41%的幅度。
匯率波動對A股上市公司來說,除了考慮直接進出口業務收入因素,結售匯業務以美元計價的和外債比例高的在財務方面也會受到非常大的壓力。
目前企業規避外匯匯率波動風險的主要手段,包括選擇預期有利的、自由兌換的貨幣;或者是選用“一籃子”貨幣,進行平衡抵消法等措施;還有就是運用場外的衍生品工具,比如與銀行簽訂外匯遠期、外匯互換等。
但是,OTC場外衍生品是非公開集中交易,因此合約內容和到期交割方式非標準化,并不一定能及時找到交易對手,最重要的一點,場外衍生品合約流動性差,如遇到重大波動時期,往往不能靈活做出應對處理。
今年上半年,根據數據統計結果,A股所有上市公司中,共有2054家披露了匯兌損益數據,其中828家存在匯兌損失,計入財務費用的損失總金額達到80.27億元,超過1億元的有19家。
界面新聞整理了今年上半年匯兌損失金額最高的前十家,中國聯通(600050.SH)、中國交建(601800.SH)、中興通訊(000063.SZ)以8.55億、4.37億和4.28億元位列前三甲。
這十家公司都是中國的大型基礎設施建設類企業,包括工程機械、基礎建設、鋼鐵石油類,海外業務占比都在公司主營收入中占了重要的一部分,根據復雜的外幣交易和外幣貨幣性項目的記賬規則,這些公司業績對匯率波動可謂相當敏感。
中國聯通15年中報匯兌凈虧損8.55億元,而去年同期虧損為3.57億元。參考公司近五年的匯兌損益數據,包括2012年中期和2014年中期,公司都是在人民幣匯率波段性走低時發生了虧損,可以判斷出公司在前面幾年都預判了人民幣升值趨勢做了外匯套保策略。另外,公司的紅籌公司分別于2014年4月和7月發行了兩期美元計價的境外中期票據,總金額達到65億人民幣,單利計息每半年付息。這部分似乎也將繼續暴露在匯率波動的風險敞口下。
今年上半年匯兌收益前十的公司,匯兌收益金額都高于了1億元人民幣。排名第一的中國核電(601985.SH),金額高達3.43億元,公司半年報解釋為主要由于美元、歐元外幣匯率下降所致。
然而,從公司15年半年報披露的外幣貨幣性項目看,接下來公司仍有隱憂。中報顯示,公司貨幣資金和應收賬款中美元額度達到1613萬美元,當期折算匯率為6.1136;而長期借款中美元債項額度高達39億美元,如果在人民幣大幅波動時,即使是考慮做了浮動利率貸款的利率掉期,此項匯率風險敞口也是非常巨大的。
人民幣匯率變動對出口比重大以及對外債權較大的行業影響較大。比如食品飲料、紡織服裝、家電等對出口依存度高的行業,出口總額占行業收入達到30%以上,這些行業在以美元計價的出口訂單兌換成人民幣時將直接受益。而人民幣貶值對航空公司、海外原材料進口占比高的,以及外債比例高的企業相當不利
從上述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在人民幣匯率波動加大后,大部分涉及外匯預期和套保管理的A股公司或將面臨重大影響。投資者們在接下來的2015年年報季,有必要重點關注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