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12月25日)大宗商品多數下跌,動力煤領跌下行。跌幅居前的有動力煤跌3.46%、瀝青跌2.71%、滬鎳跌1.51%、淀粉跌1.24%、大豆跌1.03%;漲幅方面,滬鋅漲1%。
煤炭高位震蕩后恐將走弱
隨著2016年臨近,一年一度煤電合同談判啟幕。據了解,近兩天神華在北京、上海等地召開訂貨會。作為風向標,神華提出兩套長協方案,一是全年統一價神混 1-5500大卡平倉400元/噸;另一種是參考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以月度定價的方式來確定每月的基準價。事實上,在此之前,煤炭企業就已提價為博弈造勢,受此拉動,12月23日最新一期環渤海動力煤價出現半年來首次上漲。但是,由于市場對于整體經濟形勢不看好以及暖冬跡象越發明顯,業內人士判斷,煤價整體仍處于下行態勢。在此情況下,發電企業認為神華提出的全年統一價較高,而且較難執行,而月度定價或是隨行就市的定價方式則更能適應現時市場的發展情況。
供需重整 滬鎳難出現反轉行情
臨近年末,全球金融市場延續分化,鎳產業減產和收儲消息雖甚囂塵上,但需求端始終缺乏轉好跡象。加上進口盈利窗口持續打開壓制反彈空間,短期鎳價在資金和市場情緒的搖擺中呈現“振蕩市”特點,中長期趨勢料難敵“周期熊”壓制。
2015年以來,國際鎳價年內跌幅超過40%。考慮到鎳投機性強波動性大,鎳價在大宗商品整體跌勢中成為“排頭兵”,但商品大熊市下不乏階段性反彈行情。當前鎳價成本擊穿引發的鎳企減產動力持續加大,且政府推動供給側改革將刺激行業升級轉型,行業動態供需的“再平衡”以及投機性空頭獲利離場將推動鎳價展開階段性反彈行情。
瀝青冬儲價格失守
進入2015年12月份,市場幾無利好,國內瀝青價格終于再次失守。
中宇資訊分析師王林海表示,12月上半月以來,國內瀝青市場依舊呈現持續下滑趨勢。瀝青價格跌勢波及全國,煉廠紛紛降價來刺激下游接貨積極性。
不僅僅是國產瀝青遭遇寒冬,進口瀝青遭遇的寒冬尤甚。在國產瀝青價格一路下行打壓下,帶動主要流入華東地區的韓國瀝青成交價下滑。雖然優質的進口瀝青依舊是道路建設的首選,但隨著進口成本及風險逐漸加大,進口商對于進口瀝青的采購積極性在逐漸降低。
各方面的博弈依舊持續,國產瀝青在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下,正逐步走向低谷,而且是前所未有的低谷。12月份下半月,瀝青市場反彈的希望依舊渺茫。